第150章?即將升起的朝陽
設計完兩支一主內一主外的主力部隊之後。
蘇武接下來的目光。
又放到了一款750毫米的火箭彈上。
遵循火力至上的真理。
蘇武還欠缺一件能夠一錘定音的重量級武器。
微型機甲上的戰術核武算一件。
但那東西數量有限,用一件就少一件。
相對之下。
目前整個世界已知的最大直徑火箭彈,便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同時考慮到蘇武的敵人。
目前基本不會脫離江河市的範圍。
也沒有必要將750毫米火箭彈完完全全的複刻出來。
大可以將它的射程大削一筆。
隻保留最基礎的戰鬥部的殺傷力即可。
這樣一來,這枚750毫米火箭彈的重量,可以被壓縮到650千克左右。
最大化的節約原料成本。
“對付大麵積的敵人,有重炮集群負責。”
“這款火箭彈,可以安裝特製的鑽地彈,專門用來針對大型避難所。”
“破開他們的防禦。”
“為機器狗陸戰集群和作戰無人機集群開路。”
為750毫米火箭彈的作戰用途進行了定位。
蘇武考慮了一陣。
決定把它的製造數量定在了三枚上麵。
這東西威力強歸強。
可在日常情況下,維修和保養也是一個難題。需要持續耗費不菲的資源。
而且再慘烈的戰鬥。
一場下來,估計也沒多少機會能用到這種大殺器。
實在沒有必要一次性的提前生產太多。
當然,有意外也不怕。
蘇武還有微型機甲的戰術核武作為兜底。
足夠用來應急。
完成了火箭彈的設計。
剩下的就沒什麼好說。
都隻能算作是一些常規的部署。
比如為停在地表的基地車上麵的火力哨塔,補齊武器裝備。
建造多座隱藏式的自動炮塔,射擊平台等等。
這些改動,消耗的資源不多,效果也不太明顯。
僅僅隻是給農家小院避難所這裡,增加了一些自衛能力和防空能力。
總共數千台各式各樣的戰爭器械的生產任務。
一下子讓農家小院地下2層的製造中心,還有地下7層的加工廠。
徹底的忙碌起來。
在加工廠帶來的五倍生產力的增幅下。
平均每三分鐘,就有一台機器狗或者一架快遞級無人機成型。
每兩小時,便能生產出一輛150毫米車載榴彈炮。
而與此同時。
因為低端的生產任務,全部交給了加工廠,中端的生產任務交給了數控機床。
作為生產力工具中最頂端的3d打印機。
在這種情況下,反而隻需要生產足夠的芯片出來就夠了。
剩下的空閒時間。
都可以留給蘇武用來臨時製作一些特殊零件和工具。
“製造中心,還得再增加一批組裝用的機械臂。”…。。
“把工程機器人徹底釋放出來。”
“然後第7層中,還得再建一座火藥工廠。”
俯瞰著整座避難所的三維地圖。
蘇武為避難所的運行進行查漏補缺。
以現在的避難所規模。
有太多高端的工作,需要工程機器人過去負責解決。
再將一台工程機器人束縛在製造中心,兼任組裝的工作。
就有些太過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