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小型鐵礦
“現在對水泥的需求更大了。”
“礦場的產量,可不能減少。”
蘇武陷入了沉吟。
不要看他現在東挪西湊,還能湊出上萬噸的未開封水泥。
但真要計較起來。
單單是建造那足以容納20多萬人的超大型宿舍,都不一定夠用。
也就是限於建造還需要時間,目前看起來仍有富餘罷了。
隻是想增產也不容易。
連綿的大雨下,單是一個露天挖礦的排水問題,就相當麻煩。
稍微深入考慮了一下相關的細節,發現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解決。
蘇武當即停止了嘗試。
轉而決定把這個問題,拋給彆人去處理。
“就在景園避難所的遠程控製中心。”
“再單獨成立一個采礦研究院吧。”
“具體怎麼去挖礦,還有負責挖礦的工程車輛和機器人,都可以全部交給他們去負責。”
“隻要能在短時間內,生產出大量水泥就行。”
下午。
幾架經過新技術改裝的偵察無人機。
在大雨中,飛入群山深處。
將山中的地形,以及其他一切變化,都巨細無遺的記錄下來。
這些數據。
將通過建立在山中的臨時信號中轉裝置,傳輸回農家小院之中。
然後再由人工智能進行建模和演算。
繪製出可以重新建造通道的下山路線,以供運輸車將礦場生產的水泥運輸出來。
“最安全的一條路線。”
“僅有3%的概率,會受到泥石流的影響。”
“不過,總路程達到了40公裡,有點太過於漫長。”
農家小院,地下2層控製中心。
蘇武坐在控製台前,看著測繪出來的幾條路線,有些犯難。
地表上的危險,不隻有泥石流。
路線越長,出現危險的概率就越大。
況且開辟道路本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雖然說,運輸車都是履帶底盤。
越野性能直接拉滿,
蘇武用不著在山路上,使用瀝青和水泥。
隨便鋪點碎石子就能湊合著用。
但哪怕不考慮材料。
單單是將那40公裡的路線,擴寬到足以容納一輛運輸車單向行駛的程度。
就不知道得耗費多少的時間。
糾結了很有一會兒。
最終穩定的傾向,壓倒了對時間的顧慮。
蘇武還是選擇了最長的那條路線。
至於修路所需的勞動力。
現在建立起來了遠程控製中心。
蘇武根本不用顧慮造的機器人太多,人工智能的算力不夠控製的問題。
把新造的機器人們,全部扔給遠程控製中心。
讓那裡的工人手動操作,一樣可行。
這樣一來。
在山區開辟道路付出的代價。
除了時間以外。
其實就是一些電量,製造機器人的成本,還有養一批工人付出的食物消耗罷了。…。。
而就在這時。
一架盤旋於山區上空的偵察無人機,忽然偵測到了一陣劇烈的震動。
距離它數百米遠的一座大山。
忽然整體的塌垮了一大塊。
數百萬噸土石,於密集的雨幕中,奔騰咆哮著墜落向下方。
連帶著偵察無人機能夠拍攝到的整個大地。
都因此被帶動的出現了明顯的晃動。
一些積水較深的地方,甚至還掀起了數米高的浪潮。
“又一次山體滑坡。”
即使隔著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