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光禿禿的氣態行星(2 / 2)

其他科學理論就是如此。

一般某個理論被提出來,最初目的其實就是為了解決某個科學觀測現象。理論出現之初,也隻是能解決某種特定現象,但隨著人們的對觀測現象的抽絲剝繭,理論便會逐漸被完善,它可可能能解釋的現象會越來越多。

之後人類又通過這個‘可能’的指導,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去尋找相應現象,從而反過來驗證理論甚至不全理論,最終使得這個理論變成了某個定理、某個公式。

艦隊緩緩靠近氣態行星軌道範圍,人們也紛紛從冬眠中被喚醒,準備在這個橙矮星係統,開始他們的新階段生活。

嶽淵如同往常一樣,來到天琴號艦橋,不過他這一次卻沒有像之前那樣,盯著大屏幕中的星球信息看,而是直接通過外景觀望窗,用肉眼直接觀測外麵的那顆氣態行星。

這顆氣態行星比木星要小一些,也不存在木星那樣的木星環。它是一顆很乾淨的氣態行星。

乾淨到連一顆衛星都沒有。

一顆氣態行星沒有衛星,真的有些出乎人類天文學家們的意料。因為在人類以往所遇到的氣態行星列表中,至少也會存在兩顆以上的較大衛星,不是球形的小型衛星更是多得數不勝數。

可是這顆氣態行星,居然連一顆衛星都沒有。

按理說這種發現很正常,若是讓一個非專業人士看到,頂多就當風景看幾眼便完事了,有一些天文學知識打底的,也最多覺得有點神奇。

不過對於天文學家來說,就真感覺到奇怪了。

所以在探測器傳回這顆氣態行星資料之後,人類天文學家團隊就出現了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在恒星係產生之初,其實是存在很多衛星的,但是在恒星演化的漫長曆史中,由於多顆星球的引力交戰,使得各衛星軌道變得不穩定,最後於漫長歲月裡,一個個都墜入氣態行星之中。

不過這種說法沒有辦法解釋為何氣態行星為何沒有行星環。

原因自然是洛希極限,若是原本衛星而後來都因墜落被氣態行星吞噬,你應該會在闖入氣體行星洛希極限的時候,被不均衡引力撕碎。如此,這些被撕碎的物質,久而久之便會在氣態行星軌道上形成一個環。

第二種觀點認為,在恒星係誕生之初,這顆氣態行星也存在許多衛星,但在宇宙的某個時間段,來了一個外星文明,將這些行星全部開采完畢了。

第三種觀點則屬於自然演化輪,說是恒星係誕生之初,這顆氣態行星就沒有衛星。

天文學家們為了找到答案,在艦隊還未真正完全減速,就放出了十幾個探測器,前往氣態行星軌道,專門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探索。

這些探測器將會在氣態行星軌道上做各種各樣的實驗,包括各個軌道的塵埃雲搜集分析、低軌道探索、以及墜落試驗等等。

所謂墜落試驗,便是字麵意思,將特製探測器墜入氣體行星內,然後在墜落過程中搜集各種信息。

(本章完)

39288939.

切割磁感線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小書包小說網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