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隨著技術的進步,人類的生活環境是越來越好了,在一些擁有地球情懷的設計師手下,這些好環境被設計成十分具有地球特色的風格,甚至在空間富足的情況下,很多當年在木衛四基地用作食品的植物,現在也被用在部分場景的綠化點綴上。
這些植物算是人類母星為數不多的植物了,雖說它們也是蔬菜食物,但用作點綴,還是讓人有很大親切感的。
居住飛船的結構同樣無法脫離大滾筒形狀,隻不過更大了而已。
這也就造成了另一個問題,即飛船內部的重力效果差異變大,為了解決緩解這個問題,設計師把休息區、住房區都劃分到相對適合的重力環境,而其他的活動區、功能區則放到重力環境跟地球重力差異較大的環上。
經過基因技術改造之後的人類可以適應高G衝擊沒錯,但常年呆在失重環境依舊會有其他方麵的影響,科學家們至今還沒有完全找到並消除這些影響。
其實就算找到了這些因素,人類也不敢直接大刀闊斧地對這種數十億年重力適應基因進行改造,之前也說過了,那是會影響到整個人體各個方麵發育和機能的因素。
所以截至目前,人類還是將擺脫這種旋轉式居住飛船的願望放在未來科技上,而不是粗暴的改造自身。當然,若是有朝一日能完全搞清楚人體適應重力環境的所有機製,那麼完全生活、生長在失重環境也不是不行,隻是到時候在地球重力環境活動就變成一種情懷和愛好、習慣了。
這是生物、生命研究方麵的問題。
而今人類的點,卻在被冠以海級戰艦之稱的新式戰艦和新式飛船上。
常規的海級戰艦都是在當初的實驗樣品飛船上設計而來的,唯有現在這一艘剛剛開工的飛船,是獨立設計的。
它的大小比常規海級戰艦好大一些,長度達到了14~15公裡,高、寬度達到6~8公裡。它之所以比常規海級戰艦大,是因為人類要求它擁有更強的裝甲,更加綜合的能力。那比常規海級戰艦要大的部分,大部分空間結構都是複合裝甲,如同某些動物鱗片一樣一層一層疊在那裡。
顯而易見,這艘戰艦就是未來人類的新旗艦,名字依舊沒有變,還是叫天琴號。
由於有偏振護盾和磁場護盾的存在,人類設想三級文明的戰爭必定以動能武器為主,所以想要提高戰艦生存能力,那就隻有疊甲一途了。當然也不能盲目疊加,得在保證動力的情況下。
新的天琴號就是在考慮各種因素的情況下,得出的最終設計方案。
按照計劃,天琴號將會在一百年後完工。
不過人類顯然已經不可能在一百年後啟程了,因為還有大量的戰艦需要製造。
人類要在這顆紅矮星係裡完成各種飛船、戰艦的更新換代。至於原先的湖級戰艦,人類也不打算丟,而是造一個運輸平台,將他們一起帶走,雖然這些湖級戰艦已經完全比不上海級戰艦,但未來依舊可以作其他用途。
統帥部還沒有忘記培養狗頭人和坤泰人計劃,他們覺得這些戰艦在未來,有必要的時候或許可以作迷惑敵人之用。
總之隻要使用得當,就沒有無用的東西。
淘汰下來的舊居住飛船,也可以改變旋轉速度之後,給狗頭人和坤泰人居住。不過這些飛船跟湖級戰艦一樣,人類得給他們配備專門的磁推運輸平台,否則到時候可就跟不上大部隊了。39288437。。
切割磁感線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