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板有模擬藍天白雲和日照功能,而地板一側,則置入許多部基於重力勢阱技術的設備,這些設備產生的立場交錯在一起,為上層建築提供類地球重力環境。
因為是以重力勢阱技術實現的類重力環境,因此實際上五十米的空曠空間並不能完全被模擬重力均勻覆蓋,靠近上部分會比地板部分收到的勢井力小一些,所以一般每一層空間裡麵的建築會空出一部分空白區,也就是沒有人居住的高度區域。
同樣是因為重力勢阱技術的原因,每一層的天花板裡頭需要放置各種各樣的設備,所以實際上地板和天花板比人類居住的空間都要厚,畢竟基本上所有關於生活的功能性設備都塞裡頭了,厚一點也正常。
好在新式居住飛船足夠大,有足夠的空間讓人類利用。
可想而知建造這樣一艘居住飛船比建造一座現代化城市都要複雜,它的各層、它的支撐、它的結構、它的各種設施,沒有一種是隨便布置的。它的內部結構可以說複雜到了極點,放著任何一個三級文明來都建設不出來。
而這樣大體量的飛船,也是人類除了用上強相互作用力作為主體結構支撐之外,能夠建造的最大飛船了,再大就要麵臨常規高G加減速過程散架的問題了。
如果隻是曲速航行倒是可以造得更大,但那沒有意義,因為就算到了四級文明,人類仍然需要常規推進器。從曲速航行會受到星球引力影響並且四級文明也依然需要依托恒星係活動就可以知道,不隻是人類,其他文明應該也如此。
戰艦有新戰艦,居住飛船有新居住飛船,其他類型的飛船同樣需要更新換代,全部都需要換成四級文明級彆的艦船,全都要配上曲速引擎。
人類計劃首先升級人類自己的艦船,然後再給赤焰文明、耐爾人群體、坤泰人群體以及狗頭人群體升級。這些外星種族已經成為人類的附庸,人類肯定是要帶著他們的,因為他們還有很大用處。而這樣的升級工作,又將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特彆是那艘難度最大的旗艦,從設計圖上看,其複雜程度或許需要人類再耗費數個世紀才能完工,這還是擁有強人工智能的情況下。
而這片空間內的重元素已經確定不足以支撐人類繼續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升級工程了,所以現階段人類就打算建造幾艘樣品艦用作測試,同時也用以打磨自己的造艦工藝。
待樣艦完工,還有各種各種引力環境下的曲速航行實驗取得成功,人類便要離開這片空間了。
(本章完)
39288737。。
切割磁感線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123dua.com,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