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英仙之旅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起航又停下補給,完成補給接著繼續起航,漸漸地,人類終於發現前方的恒星與恒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群星的密度越來越大,看到這樣的情況,每個人都意識到,人類文明就要真正踏入英仙旋臂的主體範疇了。
兩條懸臂之間就算是最近的航線,也有近五千光年距離,因為補給的需要,人類不可能走直線,在加上補給的時間,故而耗費在趕路上的之間其實不止五百年。
抵達英仙旋臂主體之後,人類還不能停下,還要繼續順著原來製定的航線走,還需要走大概兩千光年才能抵達那個星圖中現實的星域。
在這橫跨旋臂的數百年間,人類也不光在趕路,科學研究活動、學術研究等工作一刻也沒停,不過因為曲速期間不宜做大型科學實驗的關係,很多學科的研究進展並不大。
可就算如此,時間也讓人類將晉升四級文明的科技成果都穩固了下來,就比如在重力勢井方麵技術,人類就進行了好幾輪迭代,而技術迭代的成果也被更新到人類各自造物上,天琴號地板內的設備就進行了一輪更新。
終於,人類在完成某次航行之後,真正踏上了英仙旋臂這條群星浩瀚的懸臂。
人類完成了跨旋臂航行壯舉,這無疑是一件可以載入人類史冊的事情,星盟的成員文明也為此感到無比榮耀,因為他們也親自參與到了這個偉大航行當中。
銀河係一共有四大旋臂,英仙旋臂是其中之一,而獵戶座懸臂則不過是人馬-船底旋臂的一個小分支旋臂。
作為大型旋臂的英仙旋臂擁有的恒星數量自然也不是獵戶座旋臂可比,恒星的數量多代表著文明孕育的概率更大,人類這算是來到了更為廣闊的地方。
從星圖上看,人類從獵戶座懸臂跨越抵達英仙旋臂的位置屬於英仙旋臂的後半段,往銀心方向是獵戶座懸臂、然後是人馬-船底懸臂、南十字旋臂,再往裡就是矩尺旋臂然後是銀河係的銀核,那裡恒星間密度很高,可謂群星薈萃,不過環境也相對惡劣。
而人類所處位置向外,跨越英仙旋臂本身後就是矩尺旋臂的末端,再往外就是茫茫虛無了,若是有本事遠航就可以一直往外走離開銀河係。而矩尺臂末端之後,其實還有恒星聚集形成的懸臂,從觀測數據上看,它是矩尺臂末端的延伸,不過人類將之稱為外旋臂。
外旋臂的延伸橫跨大半個銀河係外沿,從頭到尾長達十幾萬光年,屬於銀河係銀盤之外的稀薄恒星聚集星域,這片區域也可以叫做銀河係外沿,這裡的恒星通常不會被算到銀河係的直徑範圍,因為它實在太稀疏,從人類視角看過去,就好像一片茫茫星雲籠罩一樣,有種薄霧濃雲的感覺。…。。
因此如果將外旋臂的延伸地帶也算進去,銀河係直徑其實不止十萬光年。
人類正是基於對外懸臂延伸星域的觀測,發現了銀河係內外的轉速並不相同,以此證明了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暗物質確實的間接證據,可以說矩尺旋臂外臂延伸星域對人類的科學理論發展幫助深大。
可惜人類目前完全沒有能力前往那外臂的延伸星域,因為它與銀河係銀盤之間的虛無空間跨度實在太大了,四級文明航行技術完全不可能達到,虛空跨度在萬光年尺度,大概五級文明、六級文明才有能耐前往那裡吧。而從多年觀測繪製的銀河係星圖上看,想要前往外臂的延伸星域,最近的航線就是從英仙旋臂的末端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