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些菱形晶體比迷宮中的那些要大得多,每一顆都堪比恒星。它們就像一個個燈籠,懸掛在黑色天鵝絨般的背景上,每一顆都發出射出各種被棱鏡折射後的單色光。
就是它們讓這個小宇宙變成了人類常規視角中的七彩光芒。
這些大型菱形晶體數量也很多,就目前人類已經觀測到不下千顆,他們分布在整個黑色天鵝絨小宇宙背景上,每一顆的間距從0.4光年到1光年之間不等。
但從這點看,這個小宇宙直接至少也有一千光年。
看到如此情景,人類自然好奇這些巨大菱形晶體是如何發光的,於是第一艦隊就向著距離自己最近的一顆大型菱形晶體湊了上去。
結果發現了令所有人都永生難忘的一幕。
他們發現大型菱形晶體是半透明的,它的表麵形狀就像棱鏡一樣折射著來自它內部的光芒,而它的內部,則是一顆恒星。
確切的說是一顆紅矮星。
這是一種戴森球嗎?!
看到這樣的場景,人類腦海裡首先蹦出如此印象,可似乎又覺得跟戴森球不同,因為它是半透明的,且有將恒星光分解成單色光的作用。人類不清楚這種功能有什麼作用,但先驅者整這麼大一個小宇宙絕對不會做無用的事。
也是在這個時候,人類不禁聯想:該不會這裡頭的大型菱形晶體裡頭都是一顆恒星吧?!
隨便選一顆菱形晶體裡頭就是恒星,其他晶體同樣發著光芒,極大可能也是。
那麼問題來了,先驅者弄那麼多恒星放到小宇宙中並用半透明菱形晶體套住它們究竟是為什麼?
難道是利用這些恒星作為能源,以此維持小宇宙中某些東西的運轉?
想到這裡,嶽淵等一眾人類都暗暗點頭,肯定是了,時間跨度達到三十億年啊,如此漫長的時光,也就紅矮星這種壽命極長的恒星最合適作為能源,而同樣是如此漫長的時光,先驅者所留下的東西必然也不可能真的封存著,而是必須要進行一定程度的更新和維護,否則沒有什麼東西能運轉三十億年而不壞。
想到這些的同時,人類也在思考.難道就連六級文明的能源也隻能靠恒星?
熵不可逆,宇宙的熵在增加!
因此就連六級文明也隻能以恒星作為能源麼,難怪他們都在追求大規模的真空零點能,可是真空零點能的能量落差又來源於哪裡呢?宇宙真空衰變?
豈不是說,六級文明層次的燃料,也隻是利用恒星作為能源,然後如同四級文明利用反物質那般,去開發獲得暗物質和暗反物質並以此作為燃料?!
所以.先驅者到底在這裡留下了什麼?到底是什麼東西需要如此大的陣仗?
一時間,一個個問題縈繞在所有人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