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三條理論支撐著人類研究負能量的所有,包括之前的‘鏡子’方法和卡西米爾效應法。
而在這些物理理論之下,人類的科學家認為,人類可以用量化的辦法測定激光或者卡西米爾板產生負能量所需的條件。
首先,那批致力於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團隊就提出,可以嘗試著向一個盒子內照射光束,這個光束肯定要滿足之前所說的高能光束的所有條件,而盒子裡也得有滿足的光學材料。
然後,再想辦法製造一個能隔絕正負能量的快門,使得在特殊高能激光中產生正負能量之後,迅速關閉快門,將負能量脈衝和尾隨而來的正能量脈衝分隔開來。
如此,就可以實現隻讓負能量衝進盒子,從而獲得負能量。
這種方法在原則和原理是可以獲得巨大的負能量,因為尾隨而來的正能量脈衝被隔在快門之外了嘛。而想要獲得大量負能量,就必須保證兩個脈衝之間的間隔會很相當長,正脈衝有多大間隔就有多長。
理論上講,這種辦法看起來確實是目前最合理的辦法了。
但難點在於那種光學材料是怎樣的?束縛負能量的‘盒子’如何製造、用什麼材料製造?所謂快門又是什麼材料什麼原理?又如何處理後續出現的更正能量脈衝?
這些問題必須都要得到解決,否則人類將不可能獲得負能量。這些都需要人類科學家努力去解決。
而且就算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這種辦法還有另一個大家必須考慮的問題——驅動快門問題。
即,每次關閉‘快門’的行為都會在盒子裡產生出第二個正能量脈衝。因此除非采取更加謹慎有效的措施,否則得到的負能量一定會被徹底消除掉。
人類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想到辦法且也要有相應技術,必須有能力把強大的負能量脈衝與尾隨其後的正能量脈衝斷開,而不產生第二個把負能量完全抵消掉的能量脈衝。
而想要完整這種現在隻存在於科學家們計劃中的操作,就必須擁有登峰造極的微觀技術。
因為在這些科學家的報告裡就已經指出了問題的關鍵。
首先,科學家們的設想是等到材料問題都得到解決之後,他們就要求人類必須擁有建立一個大概10^-22米大小的頻帶,用以圈禁負能量。
這是打開或維持一米大小蟲洞的負能量所需。而如此小的頻帶則相當於一顆質子的百萬分之一大小,這必然是在微觀領域擁有極高成就的文明才有能力創造,因為這要求這個文明要在難以置信的微小尺度上,或者在難以置信的微小時間間隔上進行操作。
這樣的技術難度比建造一門殲星炮還要大。
人類目前都沒有達到那種微觀技術,但人類並未放棄,他們倒是對人類自身的技術有巨大信心。
現在‘鏡子’路線已經被否定,人類似乎機就隻剩下這麼一條路了,在這樣的重壓下,辦到也不是不可能。
就連嶽淵也對此頗有信心,就如當年第一艦隊被困在先驅者宇宙那樣,有壓力有動力,他相信人類有那樣的潛力。
在沒有找到天然蟲洞之前,這就是人類最有可能接觸到負能量的方法,同時也是以後人類自己生產負能量的辦法。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