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嶽淵也拿不定主意,因為不論是易凱文件中所說的內容,還是新生命形態技術的進展,在目前看來都還有些遠。
其實嶽淵明白,想太多也沒有用,到時候如果如若量子化技術真的實現,那他就算想禁止也沒法禁,而且禁止一條科技路線的發展可不是什麼好事。
那無異於堵死文明的發展,嶽淵寧可想辦法用規章製度去規範科技的使用,也不願意那麼做。
實際上事情也沒有嶽淵想得那麼簡單,精神意識領域的科學家也低估了這條科技路線的難度,在那個觀點被提出來後整整五十年時間,他們也僅僅停留在理論初創階段。
人類的生命科學領域至此仿佛又陷入了沉寂,乃至於之後的五十年時間裡也沒有在出現任何波瀾。
在這種情況下,人類文明的注意力又悄然轉向造物升級計劃,因為此時此刻計劃已經接近尾聲,隻等最後一艘戰艦完工,計劃就完美結束了。
而那艘戰艦,正是最先規劃卻最後完工的新旗艦,人類一如既往地給它安了個天琴號之名。
直到現在為止,人類已經完工恒星級居住飛船一共1萬艘,並且完成了人口遷移,每艘居住飛船大概配額900萬人,這個配額數量對一艘恒星級居住飛船來說非常空曠,因為它是多層式結構。
而如今人類的人口大約有956億左右,對於一個五級文明來說並不算多,自從人類的壽命得到很大延長之後,人類人口的增長速度就慢了下來。
相比於人類,赤焰人的數量已經突破萬億大關,乃是星盟之中個體生命數量最多的文明。
其次是天犬文明、耐爾文明、坤泰文明,人類最少。
星盟已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星際組織。
除了居住飛船之外,人類還有3千艘恒星級生物圈飛船,以及100萬艘恒星級戰艦。被分成8支艦隊,第一艦隊的恒星級戰艦最多,達到20萬艘,其餘艦隊的恒星級戰艦都是10萬艘。
除了第一艦隊旗艦叫一直叫天琴號之外,其餘七支艦隊的旗艦也有自己的艦號,乃是取自北鬥七星,即天樞號、天璿號、天璣號、天權號、玉衡號、開陽號、搖光號。
既然是恒星級戰艦,人類便給其取了七顆恒星的名稱,也算是一種懷舊。
當然,每一支艦隊可不止這麼點戰艦,實際上除了恒星級主戰戰艦外,還有很多行星級各類型飛船和戰艦,如果算上行星級艦船,那麼每一支艦隊的數量都達到了百萬級彆。
不過擔任那些行星級戰艦生產和武裝的不是人類,而是星盟成員文明,駕駛行星級戰艦上的也都是星盟成員文明,其中赤焰文明的人最多。
主武器全都裝配了清一色的快子光劍,護盾全上真實護盾,曲速引擎同樣也是第四代,這些戰艦的戰鬥力和防禦能力雖然沒有人類精心打造的恒星級戰艦強,但勝在數量多,且建造成本比恒星級戰艦低得多。
以現在人類的科技水平,將其當成戰爭消耗品也不是不可以。
人類如此整編艦隊,便是讓星盟成員文明為自己作戰,不過在這方麵人類一直十分謹慎,因此那些能當上行星級戰艦艦長或者關鍵崗位的,全都經過思想烙印洗禮。
如此又匆匆數年,人類新旗艦的建造也終於接近尾聲。
到了這一步,它的精神連接設備已然完全裝好,人類唯一一套曲速增強裝置也赫然如同當時一樣被挪到了新天琴號上。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