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和噠雅文明來到這個小宇宙已經三百多年,也是在這三百多年時間裡,兩個文明見證了中子戰星的誕生。
當然也不單單在那裡見證中子戰星誕生,再起期間兩個文明也在努力搞科研,重點就是暗物質相關科技。
可這道通向明麵上最強文明的科技壁壘並不容易攻破,兩個文明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實際性進展。
暗物質理論自被提出的那一刻起,它就充滿了神秘,而過去這麼多年,已經達到五級文明層次的人類文明對暗物質的了解也並沒有增加多少。當然認知肯定增加了,但隻是寬泛層麵上的認知,涉及到嚴謹科學、數學方麵的進步卻幾乎停滯不前。
在廣泛的認知上,人類在地球時代就已經測得暗物質在宇宙中占比,但隨著文明層次的提高,人類發現自己的推測並太準確,實際上就算到了現在這個階段,也同樣隻能推測出一個大概百分百。
且答案範圍必須限製在可見宇宙內,即直徑930億光年範圍。
地球時代的觀測數據告訴人類,暗物質占據宇宙質量的25%,暗能量占宇宙總質量的70%,剩下5%才是可見物質,也就是漫天璀璨星辰。
可隨著科技的進步,無數觀測證據都告訴人類,這個結論是錯的。
在完成萬有理論之後,科學家們發現,暗能量實際上不能這麼算,因為暗能量實際上不算一種正經能量,它有點類似引力不是力的說法。
那麼暗能量到底是什麼?
人類和噠雅文明的科學家都得出這樣的結論:暗能量是一種遍布整個宇宙的能量,但他跟傳統意義上所說的能量又有些不同,它具有空間屬性,它是無限平均的一種奇特能量,它也是宇宙膨脹的罪魁禍首。
有一些理論科學家更是認為,所謂暗能量實際上就是宇宙空間本身,是理論錯誤才導致出現暗能量質量占比如此大的原因,實際上暗能量不應該被算到宇宙總質量上,因為那相當於把宇宙空間也當成了物質質量。
這種說法太絕對,極少有支持者。
但暗能量占比不應該那麼大,以及暗能量具有某種空間屬性,這兩個觀點卻得到了科學界公認。
相比於暗能量,暗物質相關認知倒是統一了許多。
人類和噠雅文明科學家都一致認可這樣的觀點:一、暗物質有質量表現,且在長程力上隻表現出於引力互相作用,隻有引力相關科技才發現暗物質。二、暗物質不是一種物質,它如同物質一樣,由多種性質不同的暗物質構成。
截至目前,人類和噠雅文明還總結出了暗物質的第三個特征,不過這個特征由於還沒有可信度高的理論支持,還沒有廣大科學家的認可。
即是說,暗物質不像物質這樣由各種費米子構成,它們也非玻色子,而是一種不能用粒子概念描述的物質。
關於這一點,人類科學家給噠雅文明科學家整了一個詞描述:混元一炁。結果提出如此詞彙的科學家被噠雅文明科學家指著腦門說迷信。
可實際上那位人類科學家隻是想表述暗物質渾然一體的概念。
兩個文明因為種族不同,經常出現類似的誤解,因此還鬨出不少笑話,不過雙方科學家都不甚在意。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