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郭貢認定鄄城準備充分,不好打,便主動撤軍了。
什麼叫王佐之才,荀彧這便是標準的王佐之才。
在老板沒回來之前,幫你穩住大本營。
要是鄄城丟了,曹操都等不到袁紹的支援,便要被呂布給乾死。
提起郭貢,曹操對他沒什麼好感。
這人趁火打劫,還染指自己的後花園豫州。
等平定兗州後,曹操第一個要滅的就是他。
“郭貢手中尚有數萬人馬,今劉備令陳珪為相,重返沛國,正威脅郭貢後翼。”
“今可使人告知郭貢,劉備將平豫州,郭貢驚疑,必起兵擊之。”
“此一路兵也。”
郭貢的勢力範圍主要在梁國,他能拉起數萬的人馬,主要因為梁國是富庶之地,受戰火的影響較小。
沛國緊挨著梁國,郭貢不可能沒有危機感。
而劉備雖然是徐州牧,但人家接領徐州之前,是豫州刺史。
若想攻打豫州,還真有名正言順的出兵理由。
當然,
最重要的一點是,郭貢缺糧。
郭貢是當地名士
,靠著自己的影響力,很快拉起了幾萬人馬。
但要想持續供給幾萬張嘴的糧食,是十分困難的。
他之前領兵襲取鄄城,本意就是為了搶糧。
而去歲徐州豐收,這事兒眾人皆知。
郭貢如果不想出現吏士大小相食的情況,就得出兵,去搶沛國的糧食。
“郭貢小兒,吾早晚擒之,今若能使其攻劉備,也省我氣力。”
“另外兩路呢?”曹操又問。
“青州袁譚。”
戲誌才平靜地說出了這個人的名字。
袁譚是袁紹的兒子,戲誌才卻沒有提及袁紹,單單隻提袁譚。
這跟袁紹混亂的家庭關係有關。
按照袁紹的構想,他想把三個兒子還有一個外甥分置四州。
所以讓長子袁譚出任青州,次子袁熙節製幽州,外甥高乾統領並州。
至於最寵愛的小兒子袁尚,則留在自己身邊,也就是冀州。
袁紹的大本營就在冀州,把小兒子留在身邊,什麼用意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
所以袁紹內部光是圍繞奪嫡的鬥爭,就已經愈演愈烈了。
這並不是什麼秘密。
袁譚目前剛剛在青州擊敗田楷,軍功赫赫,他想借著此次戰功來贏得老父親的信任。
“袁譚初據青州,正是誌得意滿之際,可遣人約其共伐徐州。”
“此二路也。”
孔融本是袁譚的囊中物,若是擒了他,帶到袁紹麵前,必可使自己聲望水漲船高。
然劉備卻橫插一腳,將孔融接到了徐州。
若是袁譚知道兗州這邊願意配合他共分徐州,他一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戲誌才很雞賊地選擇了袁譚,而不是袁紹。
因為袁紹此刻與劉備算是同盟,而曹操這邊也並不真的打算配合袁譚出兵徐州。
隻是想引誘他與劉備相互攻殺而已。
即便日後袁譚追究,曹操隻需一句斷無此疏就敷衍過去了。
畢竟他是袁紹的小弟,又不是你袁譚的小弟。
你破壞你父親與劉備的同盟,還能怪我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