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文化的溫度(1 / 2)

“竹翊”(三歲時,坐在竹林裡,眼睛亮晶晶地看著長輩們):“爺爺,奶奶,為什麼竹子長得那麼直呀?”

林曉(慈愛地摸摸他的頭):“兒子啊,竹子之所以直,是因為它的根深深紮入土地。人也一樣,心中的根基穩固了,才能正直地成長。”

蘇瑤(給他遞來一片竹葉):“小竹苗,你看這竹葉,雖然薄,但是很堅韌呢。就像我們家族的人,無論麵對什麼困難,都要有竹葉般的韌性。”

“竹翊”(似懂非懂地接過竹葉):“那我要像竹葉一樣。”

(七歲時,學校組織活動,要分享家族故事)

“竹翊”(站在同學們麵前,有些緊張又充滿自豪):“我的家族有片竹林,那片竹林裡有著很多很多故事。我的爸爸媽媽為了傳承家族文化,開了一家有竹林文化特色的店。我希望以後能像他們一樣,讓更多人知道我們家族的故事。”

歐陽悅琳(課後對“竹翊”說):“竹翊呀,你這小家夥真不簡單。不過你要知道,傳承家族文化不隻是講述,還要像古人傳詩一樣,用你的行動去傳遞其中的韻味哦。”

“竹翊”(堅定地點點頭):“悅琳阿姨,我會的。”

(十歲時,“竹翊”開始學習家族竹藝的簡單製作)

“竹翊”(拿著竹篾,有些沮喪):“爺爺,這竹篾好難擺弄,我不想學了。”

趙啟文(嚴肅地對他說):“竹翊,你忘了我們家族的竹子精神了嗎?遇到困難就要像竹子破土而出一樣,勇往直前。這竹藝,可是我們家族文化的瑰寶,你可不能輕易放棄。”

“竹翊”(想了想,又重新振作起來):“爺爺,我知道了,我會努力的。”

(十四歲時,“竹翊”已經能熟練製作竹藝小物件了)

秦浩(看著他製作的精美竹雕,讚歎道):“竹翊,你這手藝大有長進啊。你現在就像那把精心打磨的竹劍,不僅有力量,還富有內涵。”

“竹翊”(謙虛地笑了笑):“秦浩叔叔,這還隻是一點小成果呢。我想做出更有創意的竹藝作品,把家族文化和現代的想法更好地結合起來,就像爸爸當年做的一樣。”

(十八歲時,“竹翊”考上大學,選擇的是文化傳承相關專業)

“竹翊”(對家人說):“爸爸媽媽,我選擇這個專業,就是想更加深入地學習如何傳承和創新家族文化。我要讓大家看到,家族文化在現代社會也能不斷煥發生命力。”

蘇瑤(欣慰地含著淚):“兒子,你真的長大了。我們相信你一定會成為家族文化的優秀傳承者。”

林曉(拍了拍他的肩膀):“竹翊,去追逐你的夢想吧,家族文化會一直陪伴著你,就像竹林永遠在這片土地上。”

(大學期間,“竹翊”參加了一個國際文化交流項目)

“竹翊”(在項目研討會上,麵對來自不同國家的學者,自信地介紹):“我們家族的竹林文化源遠流長,它不僅僅是竹子的種植和利用,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哲學思想的體現。竹子所蘊含的謙遜、堅韌、中空有節的品質,與現代社會所倡導的價值觀相契合。我們通過竹藝、竹文化主題的產品、家族文化博物館等多種形式,將這種文化傳承下來並傳播出去。”

一位外國學者(好奇地問道):“那你們是如何確保這種古老的文化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依然能夠吸引年輕人的關注呢?”

“竹翊”(微笑著回答):“我們把家族文化與現代科技、流行元素相結合。例如,利用虛擬現實(VR)技術重現古老的家族竹林生活場景,製作竹文化主題的手機遊戲或者動漫,在社交媒體上發起竹文化創意設計比賽等。這些方式能夠讓年輕一代以他們熟悉和喜愛的方式接觸和了解家族文化。”

(項目結束後,“竹翊”收到很多合作意向和學術交流的邀請)

“竹翊”(回到家中,興奮地對家人說):“爸媽,這次交流機會讓我學到了很多。我想邀請國外的文化機構來我們這裡考察,開展合作項目,把我們的家族竹林文化推廣到全世界。”

林曉(思考片刻後說):“兒子,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但要記住,無論與誰合作,我們都不能失去家族文化的本真。”

蘇瑤(也點頭表示讚同):“對,我們可以讓更多人了解,但也要堅守那些最純粹的部分。”

(“竹翊”開始籌備國際考察團來訪的事宜)

“竹翊”(與當地的旅遊部門和文化保護組織商量):“我們要規劃一個全麵的參觀路線,從家族竹林,到竹藝製作工坊,再到家族文化博物館。同時,還要安排一些互動體驗活動,像竹藝製作的小課程,或者家族竹林故事的分享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