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穿小鞋(1 / 2)

當全副武裝的騎兵隊出現在步兵陣列的前方數百碼外,位於最前方的第2營軍官們大聲的下達“準備戰鬥”命令,口令聲此起彼伏。

士兵們按照口令行事,統一的“槍放下”,取出定製的一小包火藥,將黑火藥從槍口灌入,然後虛擬一個咬開紙包的動作,將彈頭裝填進去。

現在士兵使用的都是定裝彈藥,每發子彈與黑火藥是一個小紙包,中間用縫線隔開,由南洋公司統一製作配發。

一般情況下

士兵隨身攜帶15個小紙包,全都裝在巴掌大的長方形皮夾裡,也就是15發子彈。

正常打出3~5輪排槍後,便要裝上槍刺衝鋒,搖身一變,成為長矛兵。

法製共和九年式步槍配備的刺刀,是狹長的軍刀,配備刀鞘,約有一尺多長。

平時懸掛於士兵左側腰間的皮帶上,使用上好的鋼口製成,可以切肉砍樹,非常的鋒利。

因為是演習,所以不裝填真實彈頭,但裝填子彈的動作要做到位。

然後士兵們抽出長長的推彈杆,從槍口處伸入,將裝填的黑火藥搗實。然後抽出推彈杆,將其插入燧發步槍的扣環中。

做完整個裝彈動作,第二營的士兵們持槍在手,一股信心油然而生。

此時,前方的騎兵隊已經起步,開始逐漸的加速。呈扇形迎麵衝擊而來,騎兵們手中揮舞的軍刀寒光閃閃,一往無前的衝殺而來。

奔騰的馬蹄聲就像掠過山穀的悶雷,時刻敲打在士兵們的心頭。

馮國輝站在一側的高處,聚精會神的旁觀士兵們的表現,他看到騎兵們距離越來越近,原本嚴整的隊列中出現了一些輕微騷動。

士兵們直麵騎兵的衝擊,雖知道是演習,但內心的恐懼油然而生。

當騎兵衝擊到100碼以內的距離時,揮舞戰刀的猙獰麵容清晰可見,大呼小叫的衝殺而來……

結果位於第1排的少數士兵嚇尿了,丟下槍抱頭就逃,結果帶動第二營的第3連部分隊列垮塌,有二十幾名士兵跟隨著一起調頭逃跑。

雖然軍官們厲聲嗬斥,依然沒有製止這些逃兵。

好在第3連剩下的士兵克服恐懼和盲從,頑強地堅持了下來。

在騎兵接近到80碼距離時,軍官們紛紛下令;“槍平舉,準備,發射……”

一陣又一陣密集的排槍聲響起,伴隨著濃烈的硝煙團嫋嫋升騰,軍官們命令立刻再次裝填子彈。

在騎兵迫近的巨大壓力下,很多士兵克製不住的手顫抖起來,有的人將火藥粉拿到槍口處,手一抖,結果黑火藥撒掉了。

有的人匆忙間連紙包都塞進槍口裡,很多人動作變形,但也有很多士兵訓練基本功紮實,完成了火藥裝填和搗實等一係列裝彈動作。

果然,在實戰壓力下就能看出各連的訓練水準參差不齊。

騎兵連配備的大騾子衝擊速度並不快,而且都包住了耳朵,就是防止槍聲驚了牲口,造成不必要的踩踏傷亡。

在距離四五十碼的時候,騎兵們已經分成了幾個騎兵小隊,從各連二十餘米的間隔中呼嘯而過。

至此,完成了一輪實戰對抗演訓。

這樣的結果直接讓二營長胡老虎黑了臉,位於後排的三營沒有出現逃兵,這讓他的臉上更加掛不住了。

他帶著幾名軍官,將那二十幾名逃兵抓了回來,直接用皮鞭狠狠的抽打,將這些士兵抽的滿地打滾求饒。

馮國輝也沉下了臉來,命令對二營再次裝填火藥的士兵們進行檢查,將沒有完成裝彈動作的士兵通通挑了出來,數量竟然高達137人。

加上二十幾名逃兵,接近2營的小一半人數了。

隨即懲治的命令下達;

二十幾名逃兵,每人去領20皮鞭,三天餓九頓。

三連長及連中的所有軍官每人領30皮鞭,官降一級,允許帶罪立功。

沒有完成裝彈動作的士兵,每人去領五皮鞭,今天沒飯吃。

考驗合格的士兵們,晚上有肉吃,白麵大饅頭管夠。

有了2營的前車之鑒,3營長麥老蔫及手下的一眾軍官們齊上陣,對士兵們又是威脅又是賣力鼓動,幾乎使儘了手段。

好在三營的士兵們在後排經曆了一次騎兵衝鋒,二營撤下去後,三營直麵騎兵衝鋒的表現就好的多了。

至少沒有出現逃兵的情況,但依然有近百人沒有完成裝彈動作。

馮國輝對這樣的結果很不滿意,當場大發雷霆,將不合格的士兵押上來,用皮鞭抽的哭爹喊娘。

隨後他命令,今後的一周,每天都要進行多輪騎兵和步兵的實戰對抗訓練,並且增加了心理抗壓訓練項目。

所謂的“心理抗壓訓練”,就是士兵們站成四人一排的行軍隊列,騎兵們從左右兩側揮舞著馬刀殺過去。

讓步兵們在騎兵近距離的馬蹄聲中,在巨大的壓力下完成虛擬裝彈訓練,一遍不行就10遍,10遍不行就100遍。

在馮國輝怒氣衝衝的離開後,胡老虎,麥老蔫這些軍官們個個就跟打了雞血一樣,盯著士兵們的眼神讓人背後發涼。

誰都知道,長官們急眼了,這下真要過一段苦日子了。

馮國輝交代完以後,也沒有管這邊的軍事訓練,而是帶著人繞著山穀前後考察了一圈,親自規劃今後的建設用地。

爛陀山礦場是一個口小肚子大的山穀,有點像三節葫蘆形狀,長約5.82公裡,總麵積約有13.7平方公裡,主要以平緩丘陵地帶為主。

雖然不甚寬廣,但也足夠用了。

山穀中間有一條三四十米寬的湍急河流蜿蜒而過,河水清澈而甘甜。

因為穿過狀似葫蘆的山穀,馮國輝將其命名為“葫蘆河”。

本著就近的原則

馮國輝和手下曆時4天,一一確定了鐵礦采石場,選礦廠,煉焦煤窯,磚窯,鋼鐵廠的建設用地位置,基本上是順著葫蘆河一字排開。

計劃中,鐵礦采石場和選礦廠之間,將會用鐵軌連接,用鐵軌車運輸大量的礦石到選礦廠。

當今時代礦場中的鐵軌車,一般是人力推或者是牲口拉拽,沒什麼其他的好辦法。

鐵礦石進入選礦廠粉碎成粉後,進入蒸汽機驅動的傳送帶,通過磁鐵將鐵礦粉與無用的泥土區分開來。

泥土就近丟棄,馮國輝給這些廢棄的泥土畫了一條線,今後將沿著這條線將泥土堆疊起來,計劃建設一座堆土重力壩。

當然,這是好多年後的事兒了。

重點是鋼鐵廠區的選址,馮國輝最後將鋼鐵廠設在葫蘆河的下遊,靠近如今村子和訓練場的位置。

這是因為鋼鐵廠有嚴重汙染,煉鋼高爐燒起來那是黑煙滾滾,遮天蔽日,燃燒後的粉煤灰飄飄灑灑,不可避免的會汙染到附近河流和土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