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為什麼?(1 / 2)

第86章?為什麼?

爛陀山口要塞

最初在黃氏家族手中的時候,這裡僅僅修建了幾間石砌屋子,駐紮了十多名黃氏家丁,警戒進出山口的騾馬大車和人員。

南洋公司一舉拿下此地後,依據險要的山勢進行了持續的營建,從一座橫亙整個穀口的高大城牆建設到要塞規模,始終沒有停止。

由於原本穀口的範圍不大,一側靠著陡峭山崖,另一側又臨近湍急的葫蘆河,要塞在逐步修建完成後,已經沒有了多少強化的餘地。

因此,在原穀口的前方約2.7公裡處,利用相對狹窄有利的地勢,新開建了一座穀前要塞。

建設從1859年3月初開始,就已經全麵展開。

計劃建成後

“穀前要塞”和“穀口要塞”將形成可以互相支援的雙層要塞防禦體係,這將極大的強化爛陀山穀的防禦深度和強度,提高防禦能力。

馮國輝對“穀前要塞”的建設很上心,每隔三四天就要從泗水城過來一趟,視察這裡的工程進度。

穀前要塞地勢遠不及穀口要塞那麼險峻,分為左岸要塞,右岸要塞與山脊要塞三部分組成,是防禦敵人的第一道防線。

這裡距離泗水城隻有14.6公裡,由一片連綿的山丘組成,高的山丘780餘米,矮的山峰260餘米,森林鬱鬱蔥蔥,跨過這片區域就是平坦的泗水平原。

這一最後期限的製定,是基於馮國輝對荷屬東印度群島總督府相關軍事行動的預判,從最壞角度考慮的結果。

相比較山脊要塞,工程量最大的右岸要塞進展不儘如人意。

若荷軍繞道此處,穀前要塞就會不攻而破,成為聾子的耳朵……擺設。

6月下旬

多名工人日夜修築,曆時三個多月,山脊要塞已經逐漸成型,完成了工程量的八成左右。

要塞後方修築30餘間磚石房屋,用於日常駐守兵丁住宿訓練之用,並建有蓄水池,草料棚等等,設施較為完善。

左岸要塞寬約170餘米,連接高約517米的山領,主要由一座6.8米高,3.2米寬防禦城牆,兩個炮兵陣地和防禦城牆後的附屬軍營設施組成。

防禦城牆正麵高達7.5米,寬3.8米,正麵有大塊岩石砌成,洋灰溝縫填充平整,城牆主體采用夯土,靠內一側則是砌築黑心磚,並預留藏兵洞和武器庫。

計劃建設7.5米高的城牆,如今大部分隻有4米左右,僅僅完成一半,施工進度已經落後於計劃。

可以說,隻要軍隊入駐,山脊要塞已經具備了完整的防禦能力。

馮國輝在帶人實地勘察後,認為很有必要在這裡建造一道防禦城牆,平日裡駐守不低於一個排的士兵。

山脊要塞則是在右岸6.6公裡處的群山裡,那裡有一條山穀道路可以繞道穀前要塞後方,是很大的隱患。

右岸要塞的正麵較寬,要修建長達828米長的防禦城牆,並且在靠近葫蘆河一側和靠近山體一側,各修建一座防禦棱堡。

馮國輝抵達時,整個城牆主體已經完工,剩下的就是尖椎型棱堡上層建築和山岩中開鑿的洞穴彈藥庫,以及一些輔助軍事設施等等。

右岸要塞是主體,從這裡沿著葫蘆河邊公路可以直達穀口要塞,突破後便進入了鐵山鎮核心之地,防禦尤為重要。

奔騰的葫蘆河到這裡河麵已經從44米擴張到92米,水流速度變緩,再也不複山澗中一路奔騰宣泄而下的凶猛。

他輕裝減從的帶著手下深入到山穀深處,檢查了距離右岸要塞6.6公裡的山脊要塞進度,感覺相當滿意。

時隔8天,馮國輝再次蒞臨爛陀山要在視察,這已經是本月第6次來到這裡。

臨近戰時

該處應加強到1~2個連兵力,即180~200人的兵力之間,以確保穩固防守。

為此,馮國輝已經下令從山脊要塞工地抽調350人,鐵礦山抽掉800名苦力,會同右岸要塞原本的2300多名工人突擊建設,務必要在兩個月時間內完成右岸要塞的主體工程。

山脊要塞由一座高聳的棱堡為主體,兩翼展開6.2m高的城牆,東西長約272米,將整個山穀道路封閉起來。

他估摸著

縱然荷屬東印度群島總督再遲鈍,在泗水事變發生近兩個月後,多多少少能了解到事件的部分全貌。

在最壞情況下

荷軍調集重兵大舉來犯,起碼需要2~3個月時間擴充軍隊,調遣兵力,也就是7~8月間再燃戰火。

馮國輝通過各種渠道,詳儘了解了荷蘭殖民軍隊當前的駐紮部署情況,知道其暫無力發動一場較大規模軍事行動。

現在的荷軍是10個手指頭堵著9個洞眼兒……一點分不開身。

總計8000餘人的白人殖民軍隊,超過一半駐防在蘇門答臘島軍事對峙前沿,在諾大的加裡曼丹島留有千餘士兵,留在爪哇本島的滿打滿算不超過2600人。

至於總數達2.5萬的土著仆從軍,留守爪哇島的數量約萬餘人,二者相加亦不過13,000餘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