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輝計劃在兩~三年內,軍事上以穩守當前的地域為主。
經濟上不斷的發展自身,苦練內功,全力增強吸引移民的力度和數量,為下一步擴張打好基礎。
一行人視察穀前要塞後,乘坐十幾輛馬車徑直駛向穀口要塞,通過這裡就進入了爛陀山基地的範圍。
穀口要塞就不用看了,這個險峻的要塞位於山穀的葫蘆口位置,任何敵人想要攻破都要付出巨大代價。
但有利也有弊
穀口要塞由於地形的局促無法擺開兵力,防禦方隻能擺得下一個連的兵力。
無論是攻方還是守方,隻能用添油戰術去拚消耗,若第一道防線防不住,那這道防線也防不住,幾乎是篤定的事兒。
進入穀口要塞後
順著葫蘆河的道路越走越寬,前行兩公裡多眼前便豁然開朗,出現大片大片的山穀平原丘陵地區。…。。
這裡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一片綠色,大片大片整齊的耕地映入眼簾,一個個村落房舍點綴其間,顯得寧靜而祥和。
道路兩邊不時有馬拉重載列車轟隆隆的駛過,上麵滿載貨物,馬夫甩起的長鞭打出響亮的鞭花,讓這裡顯得與彆處不同。
繼續深入七、八公裡,遠遠的就能看到一片密密麻麻的煙囪,日夜不停的噴吐著黑煙。
這裡就是工業重鎮,鐵山鎮。
順著葫蘆河邊的大道一路深入,馬車行駛的又快又穩,幾乎沒有什麼顛簸不平。
鋼鐵廠焚燒後的粉煤灰和煤渣,是修路的最好材料,反複碾壓夯實後的路麵,平整而又寬闊。
四輪馬車跑起來,流暢的就像在水麵上滑行。
距離上次視察相比,如今的鐵山鎮範圍又大了一圈,鎮外到處可以看到建設的忙碌人影,預示著這裡的蓬勃活力。
每一次來,這裡總是在建設中。
馮國輝的馬車隊沒有在鐵山鎮停留,而是徑直駛入了鋼鐵廠內。
自產的第二套高爐煉鋼設備已經正式點火投產,經過部分技術革新,能夠將月產量提升到3000餘噸規模,這比原來高爐產量增長了一半。
兩套高爐煉鋼設備進入全力生產狀態後,月產鋼鐵數量能夠達到五千噸規模,減去高爐停產檢修的時間,年產量約5萬餘噸。
這一數字,幾乎是法蘭西王國鋼鐵產量的五分之一,著實不少了。
要知道,法蘭西本土總人口3200多萬,南洋軍治下的人口才170餘萬,兩者相差近20倍。
南洋軍擁有年產5萬噸鋼鐵的生產能力,而且是先進的高爐煉鋼,已經位於整個亞洲之首。
特彆需要指出的是
這第二套經過改進的高爐煉鋼設備,完全由鐵山鎮鋼鐵廠自行研發製造,這不僅僅為馮國輝省下了30多萬銀元。
還意味著,南洋軍在高端高爐煉鋼成套設備方麵取得突破,擁有持續擴大鋼鐵生產的能力。
這大膽的嘗試鍛煉了科技隊伍,克服了重重困難,極大的提升了煉鋼鑄造水平,尤其令人欣喜。
“哈哈哈……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能夠研製出高爐煉鋼成套設備,振操兄和一眾鋼鐵廠科技人員付出了艱苦努力,理應受到重賞。
第2套高爐煉鋼設備順利投產,這證明了我們自身的能力,決不比鬼佬差。”
馮國輝站在第2套煉鋼高爐前不遠處,神情喜悅地給予了高度評價。
鐵山鎮鎮長呂振超及鋼鐵廠一眾科技工作者和其他隨行人員,回報以熱烈掌聲,每個人臉上都閃耀著興奮和榮耀的光芒。
在曆時9個多月的研製生產中
由洋人工程師領銜的幾個科研攻關組克服重重鑄造困難,包括高爐組,管線組,高溫材料組,圓管組,生產工藝組在內,展開了高效科技攻關,取得了一係列的累累碩果。
最大的動力,來自於馮國輝的重金懸賞。
第2套高爐煉鋼設備由自身研發生產,其付出的代價並不亞於從英國引進,僅重金賞格就要付出數萬銀幣之多。
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為鐵山鋼鐵廠培育了一大批華裔科技中堅人員,掌握了世界先進的高爐煉鋼設備生產工藝。
以此為基礎
鐵山鎮鋼鐵廠將擁有迅速擴大鋼鐵生產和改進生產工藝流程的能力,而這是一項影響到軍事戰爭能力的重要方麵,意義特彆重大。
鋼鐵多就意味著槍多,炮多,子彈多,荷蘭王國本土鋼鐵年生產能力不足兩萬噸,而在荷屬東印度群島殖民地這個數字為零。
這就意味著荷蘭殖民軍隊的槍炮和子彈全部依賴進口,難以展開持續高強度作戰。
從後勤供給能力看,南洋軍已經優於荷蘭殖民軍隊。
即便遭遇到最壞的情況,荷蘭及歐洲列強聯手乾預東印度群島戰事,封鎖爪哇島對外貿易航線,隔絕島嶼交通。
南陽軍憑借著鐵山鋼鐵廠的強大生產能力,亦能保證武器裝備源源不斷的供應,將戰爭持續打下去。
(本章完)
39288336。。
葡萄無牙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