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艦隊出擊(1 / 2)

本地人類日常所說的群島,是一個非常籠統的範圍。

通常是指能夠互相聯絡上的,有人類在海上活動的群島區域,隨著人類明的不斷發展,具體範圍也在不斷變化。

艦娘出現之前,本地人類明處於近代前夜,遠洋航行和探索能力相對有限,沒有完成對所在群島的全麵探索。

艦娘們的出現,帶來了技術上的革命,迅速將人類社會推動到了工業時代,人類的探索能力也隨之飛速提升。

但是深海危也在同時出現,大量的海域因為深海艦隊頻繁出現,襲擊任何經過的船隻,很快就變成了明禁區。

人類的主要活動區域,隨著深海活動迅速收縮,最終隻剩下了如今的“央群島”。

央群島的邊界,是八個大型島嶼,加上夾雜其的幾十個小型島嶼,共同組成的大致呈橢圓形的“島嶼環”。

島嶼環的島嶼之間,都是非常狹窄的海峽,而深海艦隊從不登陸進攻,要進入央群島,就必然會經過這些海峽。

艦娘們幫助人類,奮力守住了這些重要的海峽關隘,消滅了央群島內部的少量深海艦隊,勉強保住了央群島的人類社會。

於是,原本作為地理邊界的島嶼環,變成了央群島的海上長城,也是守護人類明的海上長城。

如今,整個島嶼環被單獨稱為“環島群島”。

環島群島以內的海域,被稱為“內海”,島嶼被稱為“內島”。

環島群島以外的海域,被稱為“外海”,島嶼被稱為“外島”。

所有的提督府的主要港口,都在環島群島靠近內海的一側,或者是環島內的海島嶼上。

在環島群島的所有海峽入口處,這些通往央群島的海上關隘裡,都有聯合會組織建立的深海防禦堡壘。

群島內的大型提督府的主力艦娘,輪流在這些堡壘據點內駐守,在海峽內外日夜巡邏,防範任何靠近海峽的深海艦隊。

在環島群島的外側,距離海岸線一段距離的內陸區域,每隔百到五百公裡的距離,都有一座小型觀測站。?普通提督府或者普通艦娘,在這些觀測站內長期駐守,監控外海的深海艦隊動向,發現異常提前通報海峽內的主力艦隊。

其他的提督府、指揮官、艦娘,也可以自行組織艦隊,從堡壘和據點出發,主動向外海區域進攻。

消滅可能靠近央群島的深海艦隊,降低駐守海峽堡壘的主力艦隊的壓力。

這種主動進行的進攻型軍事行動,被聯合會和艦娘們統稱為“出擊(深海)”。

許星辰的提督府作為早期的大型提督府,尤其是早期艦娘數量充沛的提督府,曾經承建了四座海峽堡壘和十六個觀測據站。

如今,這些設施的所有權,仍然歸屬許星辰的雲海提督府所有,但是絕大多數都通過聯合會委托給了其他提督府代管。

雲海提督府仍然直接管理和掌控的外海設施,隻剩下一個海岸觀測據站,不過提督府建設過的最大的觀測站。

它倚山而建,山頂上是高聳的瞭望觀測塔,山腳下是擁有軍用場的堡壘營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