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章 戰列驅逐艦的垂發(1 / 2)

新艦娘們改造完成之後,許星辰就帶著她們去了海上,航行測試或者說遛彎。

係統檢查過的改造,到目前為止還從未出現過問題,係統說沒問題那就是真的沒問題。

所以這種戶外活動名義上是測試,實際上就是大家一起出去撒歡,跑著玩。

當然,各種新裝備、新設備,還是要測試一下的,首先要確定的就是輪穩定性,於是大家就一起開始全速飆船了。

這些完成全電改造的艦娘,全部原動都可以做為航行驅動力,航速普遍可以達到6節到8節。

在綜合電力係統的控製下,艦體啟動、加速都非常的快,各種操作也非常的靈活。

現在海麵上風平浪靜,艦體輕盈的小家夥們跑開了之後,很快就把載著許星辰的大朝歌甩開了。

許星辰在艦娘朝歌陪同下,站在艦橋上層的觀測室,看著陽光下波光粼粼的海麵,非常滿意和愜意的伸了個懶腰。

欣賞了一會兒海上的風景,看著新艦娘們也都跑遠了之後,許星辰召喚出係統界麵,開始研究朝歌的改造。

朝歌的艦體本來就是全新設計的,要做改造主要是應用綜電係統,其他功能不需要大規模調整。

但是朝歌的改造的最大問題,然後要不要布置垂直發射係統,如果要的話應該怎麼布置,這是個大問題。

就像航空母艦天生不適合使用燃氣輪,傳統戰列艦則天生不適合垂直發射係統。

航母不適合燃,是因為氣道布置問題,戰列艦不適合垂發,是因為裝甲防禦模式。

垂發係統是彈藥,同時也是發射裝置,是最需要保護的關鍵危險設施,同時還是直接對外敞開的發射結構。

對於戰列艦的防禦結構而言,這個東西的存在充滿了矛盾。

如果要把垂發放進裝甲盒的保護之內,那麼垂發要放在船底,垂發上方要有一到兩層艙室。

這兩層艙室要做成活動的,垂發位置的裝甲盒水平裝甲,也要做成可以開合的結構。

要發射導彈的時候,上兩層艙室向前後或者左右移開,垂發位置的水平裝甲向上掀開或者滑開,發射完畢之後再依次關閉。

這樣整個船體部上方,要留下一個十幾米寬,幾十米長的貫穿天井,周圍的艙室全部都要做成活動結構。

這顯然會降低船體結構強度,比航母的升降的破壞力大得多。

不想這麼設計的話,就得把垂發放在裝甲盒外麵,在裝甲盒之上堆砌垂發係統。

但是戰列艦水平裝甲到主甲板之間,通常隻有一到兩層艙室,兩層艙室的話就是六米多,一層的話就隻有多了。

而發射單元的最大深度是9米……

垂發放在裝甲盒上方的話,安裝位置就是一個高高隆起的方塊,高度可能跟炮塔差不多,但是尺寸可能要大很多。

重量可能隻有一兩百噸,比炮塔是要輕的多的,但是這裡麵裝的全是導彈,全是燃料和炸藥。

這是在裝甲盒子上放個彈藥,關鍵彈藥還是基本沒有防禦的。

赤城表示這個我太熟悉了……

如果兩者折一下,可以把垂發模塊做成類似炮塔的結構,從裝甲盒內向上延伸到主甲板,用裝甲把裝甲上的部分保護起來。?上麵再做個可以開合的頂蓋,這感覺應該很科學了吧?

但是這樣要大幅度增加裝甲和艦體重量,而且防禦能力也遠遠低於大部分炮塔的效果。

因為炮塔的彈藥在艦體底層,發射的時候才會通過揚彈送上來,裝甲盒以上主要基本都是械結構,被掀了也不太危險。

但是炮塔模式的垂發,彈藥是直接擺在上麵的。

能夠掀掉炮塔的炮彈,如果命的是炮塔結構的垂發模塊,那相當於直接命了彈藥,估計有99%的幾率引發殉爆。

胡德表示這個我太熟悉了……

思前想後,反複模擬之後,許星辰就得出了一個結論,戰列艦用個吉爾垂發啊……

最終許星辰的方案,是在朝歌艦體兩側,貼著艦體的邊沿,縱向布置米的單層垂發,隻用來發射防空導彈。

這些隻占一層艙室的垂發,與裝甲之間留出足夠的距離,同時每一組之間也拉開一定距離。

這樣雖然垂發可能被命爆炸,但是爆炸的效果近似於反應裝甲。

雖然會把艦體邊沿炸爛,但是艦體核心艙不會受損。

還會改變命的炮彈的軌跡,直接引爆或者使其偏轉,降低炮彈命的實際傷害。

至於主要的反艦導彈,繼續用傾斜發射架就是了,放在主甲板上,相當於在裝甲盒八米之上懸空,同樣有反應裝甲效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