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章 “參考和學習”(1 / 2)

許星辰稍微安撫了大阪太二這個半大孩子,然後讓杭州把他和他的艦娘安排在了基地的邊沿,跟艦娘們隔開一個院子。

從現在開始,大阪太二帶著自己的艦隊,算是加入了許星辰的組織,他的艦娘的信息,自然也就進入了許星辰的係統裡麵。

於是許星辰打開科研係統,找到大阪太二的艦娘榛名,找到她身上的sh-60k海鷹直升,展開逆向工程。

sh-60海鷹,是按照美係海軍的要求,在uh-60黑鷹直升的基礎上,改造而來的艦載型號,sh-60k型是出口日係的艦載型號。

這是一種十噸級的通用艦載直升,直20基本上就是按照這個尺寸開發的,是非常適合艦載使用的直升。

很多裝備,都有一個最優尺寸、規模,太大了成本更高,而且使用未必方便,太小了攜帶不了足夠的裝備,功能不夠完善。

而黑鷹、海鷹係列的直升,就基本上卡到了這個標準上,近似最優化的通用直升的尺寸。

所以從十年代末期設計完成之後,就一直用到了新世紀,期間的改進本也隻是更換裝備,繼續優化結構而已。

而且可以預見的是,她還會繼續更新艦載裝備和電子係統,然後還會繼續服役下去。

係自己設計的直20,雖然結構跟黑鷹、海鷹有著不小區彆,但是尺寸和和重量卻基本一致,以至於被當作山寨產品。

許可生產、仿製、山寨,之類的詞彙,是國內早期裝備、技術介紹非常常見的詞彙。

就是個學習的過程,是完全正常的操作,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完全沒有必要去掩飾。

畢竟當初我們隻是個就是個農業國,連工業化的門都沒邁進去呢。

要是自己想要設計和製造某種東西的時候,已經知道世界上有了現成的類似的優秀作品,並且自己還有會可以得到和學習,但是卻為了保持獨立自主而故意不去參考,非得自己閉門造車慢慢折騰,那是腦子有問題。

當然,這個學習和參考也是有度的,也是要進步的,如果隻是單純的仿造,而沒有進步,那就沒有意義。

我們顯然是在學習和參考得了進步,完成了自己的工業基礎,完善了自己的技術。

國內在最早期時候,彆說參考彆人的設計了,單純的學習都非常的困難。

殲5的時代,從飛本身的設計圖紙,到生產飛用的生產設備,甚至是生產的勞動組織模式,生產工廠的規章製度,都是完全照搬的蘇聯標準,因為自己在那之前完全沒有。?有蘇聯的工程師,帶著關鍵的配件設備,現場的把指導,教我們建設生產工廠,準備材料,才能完成生產製造。

就是這樣,我們造出來的完成品,它的性能相比蘇聯原,仍然有相當明顯的差距。

米格1原最大航程2000公裡,而仿製出來殲5隻有1500。

在這樣的全麵學習,自己的水平提升了之後,就可以在沒有支持的情況下半主動的仿製,然後現有型號基礎上進行改進了。

殲的時候,國內雖然獲取了生產許可證以及生產圖紙,但是當時與蘇聯關係走到儘頭,大部分仿製工作都是獨立完成的。

最終,相關研發構完全吃透了殲這型飛,並且做出了各種各樣的改進方案,形成了大量的新技術和工藝數據。

同樣的情況還有殲16,她可以說是完全吃透了蘇2之後,最終形成的終極典藏的蘇2。

在半主動仿製和主動升級改進,積累了足夠的設計能力之後,我們就進入了更高級的學習階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