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的航母對戰,打起來需要很長時間,或者說大部分常規對戰,打起來的都需要挺長時間的,不過航母相對更長一些。
主要是場地更大,場地更大的原因,是在航母的作戰能力之,搜尋敵人和隱藏自身,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能力。
航母的作戰節奏,首先是找到對本體,然後摧毀或者壓製或者牽製敵人的防空群和防空火力,最後讓攻擊發動攻擊。
找不到目標,後麵兩個操作就沒有意義了,攻擊能力再強也沒有意義了。
所以參加對戰的航母,上場的具體地點是不完全固定的,而是在等效400公裡正方形的一整條邊上。
從最左邊出發,跟最右邊出發,相差了至少四百公裡,而偵察飛到敵人的那一邊,也要在四百公裡的範圍內搜索。
飛第一圈如果轉了兩個彎,還沒有找到敵人的航母,又得飛回來加油重新找。
這種情況導致航母對戰打起來,常常是按照天來計算的。
這還隻是相對擬真的環境,畢竟已經規定了四百公裡的範圍,而航母的實戰常常是在汪洋大海上,範圍比這更大的多,雙方都找不到對的情況非常正常。
但是現在這場對戰不是這樣了,剛剛杭州作為驅逐艦,用直升加雷達吊艙,在六分鐘內就找到了目標。
畢竟隻是等效400公裡,而不是實際400公裡,對方上場的地點是一條線,開場幾分鐘的時間內對方還跑不遠呢,用雷達對著這條線內側來回掃描兩遍就行了。
這次湖南作為航母,使用的是艦載的噴氣式艦載,可以攜帶的更大功率的雷達吊艙,而且還不隻是一個,理論上應該能夠更快的發現目標,然後射導彈就行了。
湖南也的確很快就找到了目標,隻不過這次湖南的作戰方式,並不是找到敵人然後用導彈超視距打擊的現代作戰模式,而是儘可能模擬傳統航母的攻擊方式,儘可能的破除對的任何可能存在的某些僥幸心理。
所以湖南的飛沒有扔導彈,而是帶著航空炸彈和魚雷,從高空飛到了演習場的對岸。
進入信濃的對空警戒空域之後,然後才從雲層從露出頭來,進入合適的攻擊位置之後,投放了準備好的製導炸彈和尾流魚雷。
此時距離對戰開場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分鐘,信濃已經放飛了一批作戰用飛,彙聚了群正準備出發前往對岸。
所以,這時候大量的戰鬥和攻擊,都在信濃上空盤旋著,湖南的飛一出現,很快就被信濃發現了。
從開場就一直格外壓抑的長弓群島艦娘們,乃至演習場上的航母艦娘信濃本人,看到對的飛出現在信濃的警戒空間內,在大吃一驚的同時,心忍不住泛出了一種,稍微鬆了口氣的感覺。
“沒有導彈!你的飛出現了!雖然很突然,速度快的讓人難以置信,但是我最起碼就能打打了!”
所以,原本用於攻擊的戰鬥群,全部衝上來充作防空作戰群。
問:如何儘可能提升二戰軍艦的防空能力??答:改成平頂船。
二戰軍艦的防空火炮,作戰方式和目的,其實隻是乾擾和驅趕攻擊群,並沒有指望能夠將群全部擊落。
而航母的防空群,就真的有能力也需求,要去打散敵人的群,然後逐步追擊並且擊落了。
所以現在的觀眾和信濃都稍微有點希望,就算是打不敗這次的對,隻要能擊落一兩架飛,就能算是不小的進步了!
最起碼我能給敵人造成傷害了!
然而現實總是那麼的殘酷。
湖南的攻擊,雖然是從雲層俯衝下來的,但是卻不是俯衝轟炸。
它們在六千多米的高空之上,就直接投放了攜帶的製導炸彈,然後搖身一變成了戰鬥!
攜帶魚雷的攻擊,更是在等效十多公裡之外,就投放了有尾流製導的航空魚雷,然後也搖身一變成了戰鬥。
巡航速度已經逼近音速,最大速度更是逼近兩倍音速,體的動性能和航電性能,都已經達到了現代代標準,這種強5根本不可能給螺旋槳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