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的時候,張天元又在父母驚訝的眼神中吃了成年男子好幾倍的飯量後,然後在客棧櫃台中當起了小掌櫃,給老爹放一天假。
他們家隻是小客棧,人不多,一個夥計店小二,還有一個廚子今天告假,張父張母兩夫妻努力經營。
時間來到夜晚,和夥計王林給客人們打好熱水,送完茶水後,客人都已經回房休息的時候,張天元挑燈夜讀,在櫃台翻開了傷寒雜病論研讀起來。
問曰:脈何以知氣血臟腑之診也?
師曰:脈乃氣血先見,氣血有盛衰,臟腑有偏勝。氣血俱盛,脈陰陽俱盛;氣血俱衰,脈陰陽俱衰………
開篇的平脈法就詳細的介紹了人體種種脈相和人體諸內臟腑的關係,如何通過脈相和人體表症去辨彆病因病源所在,詳儘而精深,讓張天元大開眼界的同時也頭皮發麻。
這部醫書博大精深,必須逐字逐句的去仔細琢磨,才能夠明悟其中的醫理,而且,沒有名師指點的話,你不保證自己的理解就是對的。
隻要有一個字理解錯了,可能整句話都會錯了意,他前世不是有一個流傳甚廣的笑話嗎。
初從文,三年不中,遂習武,校場發一矢,中鼓吏,逐之出,後學醫,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看這人敢自己創造藥方然後還自己吃,這麼作死的行為,很明顯,這人八成就是自學的野路子,然後理解錯了醫書上的話。
不過還好,張天元和普通人不同,他有一個很大的優勢,能用神識開透視,將自己當成大體老師來對照研究。
同時,中醫講究望聞問切,一個人的氣色如何,也能反應這個人的健康程度,病根所在。
而他的神識也能夠用來觀察彆人,甚至能夠清楚的感知到這人內在的氣機強弱和順暢與否。
比起彆人用肉眼來看,他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像是隨身攜帶了一個人體生命監測器。
這樣一來,隻要他能明悟基礎的醫理,照著醫書上的病例,一點點的積累起經驗,還真能成為一個很好的醫生。
這也是他有著暫時不拜名醫為師的底氣,他相信自己隻要有人帶入門後,就是憑著醫書自學,他也能學到很多東西。
當然,對他來說,隻是成為一個好醫生當然還不夠,他起碼得成為一代名醫,甚至神醫,才能對他入道有幫助吧!
所以,他完成任務後,肯定要拜訪名醫學藝,汲取前輩高人的寶貴經驗感悟才能走的更快更穩。
“氣獨勝者,則脈強,血獨盛者,則脈滑,氣偏衰者,則脈微………”
張天元一邊琢磨著平脈法上的描述,一邊用神識仔細觀察自己對應的脈相所係,氣血的運行,兩兩印證。
“嗯,我的脈相很強,畢竟是學武的,有深厚內功,不能作為正常的標準。…。。
我還得體會一番常人什麼樣的脈相是正常的,什麼樣的脈相算是微弱不正常的才行”
張天元想著,這個脈相的度如果不在人體親自上手幾次,還真不好把握標準,所以他還得找幾個正常人的脈來把一把才行。
同時還要再找幾個病人的脈來把一把,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
所以說,中醫還真是一門吃經驗的學問。
就連一個最基礎的平脈法,你都要多想多切多問多診脈積累,更彆說其他更高深的醫理了。
比如傷寒雜病論後麵章節中包涵的傷寒例,雜病例,六氣主客,六經辨證論治,就讓張天元覺得頭皮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