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可以說,如果願力足夠,哪怕是一個入道的宗師,都能憑借海量的願力擊敗一位真仙。
其實願力這個東西,華夏自古以來就有記載,不過給它的另一個稱呼,叫氣運。
縱觀如此多的皇族,都十分看重氣運,因此才想令天下百姓臣服自己,好為自己的皇朝積累家業。
不過這氣運雖然是積累了,但到底如何使用,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因此皇朝更迭交替,無人能夠阻止。
總之,氣運和願力,本質上就是一個東西,全都是普通人的信仰之力。
據彙光所說,憑他現在對於信仰之力的掌控,他可以憑借術法,來到任何一座有願力流淌到大雷音寺的寺廟,而後借助一尊佛像現身。
甚至哪怕他坐在大雷音寺中,隻要有信徒口誦出彙光的法名,哪怕相隔萬裡,他也能夠聽到,再借助願力降臨自己的一部分力量。
不過更重要的是,彙光曾聽文譜介紹說,隻要願力足夠,他甚至可以讓仙域聖人級彆的高手降臨世俗,而免於被道法所排斥。?這就比較恐怖了。
因為隻要願力足夠,那豈不是讓大帝級彆的人物降臨都有可能?
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整個世俗界將沒有人能阻擋這等級彆強者的碾壓。
不過孟川轉念一想,既然願力來自於信仰之力,那自己如果深受百姓們的擁護,豈不是也會擁有海量的願力,可以隨意使用?
如此一想,孟川突然茅塞頓開,感覺自己像是發現了一個重大寶藏,之前從未發掘過一樣。
不得不說,大雷音寺作為佛法的傳承宗門,天下信徒極多,無時無刻都有海量的願力彙聚而來,縈繞在整個大雷音寺中。
因此大雷音寺雖然平平無奇,但是在海量願力的加持下,佛光四射,經久不息,一片聖潔祥和。
其實憑借這些願力,大雷音寺倒也不是跟孟川沒有一戰之力。
隻不過彙光自覺整件事情是文譜理虧,再加上他也不敢堵上大雷音寺的生死存亡,而去跟孟川鬥上一鬥。
所以彙光決定,選擇以一種和平的方式處理這件事情。
有一些剛剛遁入佛門不久的小沙彌過來,送上蒲團和茶水,讓孟川和彙光就坐。
二人入座後,彙光也是開門見山,說孟川一路前來的事情他一清二楚,如今輪到了他大雷音寺,他也不打算反抗什麼。
總之,大雷音寺上下全都坦誠在孟川麵前,如果說孟川看上什麼,直接拿走就是,隻當為此事做一個了斷。
孟川其實心中早有主意,見彙光如此乾脆利落,他也不繞彎子,直言自己想要願力的修煉方式。
彙光好像並不意外,他稍稍沉思了片刻,最終也沒有拒絕。
想想也是,他們大雷音寺雖然有諸多法器,更是有讓人眼紅的秘法,但是這些東西,恐怕難以讓孟川提起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