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淳焱中箭(1 / 2)

當常山到達安平縣時,淳焱的攻城器械也已經到了。

常山明白,安平守不住,而安平縣百姓奮起反抗,隻怕城破後,北狄不會像以前一樣,隻怕會屠城。

於是常山自作主張,自己帶著一萬多騎兵守城,縣令則帶著城中百姓去晉州城。

可縣令朱慶宇不願意了,安平縣的青壯男丁也不願意。

常山不是顧承寧,他沒法給朱慶宇下令,於是隻能答應他們。

有了攻城器械的加持,安平這邊傷亡慘重,特彆是那些百姓,騎兵將士也有幾十人受了傷,還有四人戰死。

常山雖然心疼,可他無可奈何,倒是朱慶宇,他勸常山帶著騎兵返回晉州,他帶著剩餘青壯留下。

常山怎麼可能眼睜睜看著這些人去送死,可朱慶宇卻跪在常山麵前。

“將軍,朝廷培養一個騎兵需要花費多少財力物力不用我說了,讓他們在這裡守城,實在不劃算,況且北狄人多勢眾,安平城小扛不住的。”

“城中老人婦孺已經離開,我等再無牽掛,請將軍帶騎兵離開,待大軍到來,將北狄趕出我大乘,我等也算死得其所,下官求將軍了。”

“我等安平百姓,求將軍離開。”

常山也明白,再堅持下去,也無濟於事,隻能帶著騎兵離開。

第二天,安平城破,所有青壯大多戰死,剩餘的人,也都受了重傷,被北狄全部殺了。

安平距離晉州城有近百裡,即便騎兵,也需要一天。

而顧承寧大軍,已經距離晉城不足五十裡,淳焱明白,他想趕在顧承寧大軍到來前拿下晉州城已經不可能了。

於是,他便留在安平休整了兩天。

三天後,淳焱帶著人來到晉州城下叫陣,顧承寧根本不搭理他。

實際上顧承寧對行軍打仗並沒有什麼經驗,上次在烏孫也是歪打正著,況且烏孫兵馬和北狄兵馬戰力也不可能相提並論。

他隻能參考曆史上一些經驗,還有計謀應對。

眼下他要做的就是針對淳焱的騎兵,做出一些克製的器械。

淳焱有十萬人,不過這一路上駐守城池,留下了三萬人,如今也隻有七萬人。

實際上,北狄也不全是騎兵,否則他們也養不活。

不過他們的騎兵數量顯然比大乘多多了。

就眼下來說,淳焱的七萬人,有三萬都是騎兵,四萬步兵,這還不算輜重兵,運輸兵。

晉州城也沒有護城河,所以城池修建的很高很堅固。

城外也是大片平原地帶,而且不久後,就到了收莊稼的時節。

淳焱當然也清楚,自己目前人馬數量,不足以攻城,最好的辦法還是引顧承寧出來野戰。

不過眼下他不著急,畢竟又要開始新一年的收割了。

顧承寧堅守不出,但是並沒有閒著,他每日都在操練軍隊,打造軍械,另外,向朝廷要了很多的弓弩箭矢。

而打造的軍械實際上就是長槍,他要抽調士兵,訓練步兵使用長槍。

顧承寧打算用馬其頓方陣那樣密集的長槍兵對陣騎兵。

這就需要挑選身體精壯的士兵,另外他還效仿電視劇大秦帝國裡對付騎兵的辦法,給每個長槍兵腰間配備一個木錘。

這些天,因為訓練的事,顧承寧已經殺了一個五品遊擊將軍。

這是他能斬殺最大官職的官員了,沒辦法,這些軍士太過散漫,他隻能痛下殺手。

兩個月後,淳焱正打算對晉州的糧食動手收割的時候,顧承寧卻對他下了戰書。

約定雙方三日後,在晉州城下決戰。

卯時全軍就吃完了飯,從四門分彆出城。

辰時三刻,太陽已經升的老高,淳焱才帶著大軍前來。

顧承寧這邊全步兵陣容,嚴陣以待。

淳焱坐在一輛馬車上,他如今身體已經不適合騎馬。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