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和清朝雍正的攤丁入畝一樣。
他先在揚州地區試行,因為楊州是當年偽周皇帝趙啟的大本營。
揚州富庶,水陸交通便利,工商業發達,更有田地一百萬頃,占整個大梁耕地的十分之一。
而且,揚州的世家大族最多,他們不僅把持著大量土地,而且還壟斷著江南地區的茶葉,酒,瓷器,絲織品。
前朝開國時,為了鼓勵天下大才做官,頒布了一係列政策。
比如士紳階層,不用交稅,不用服徭役,如今,顧承寧也打算改了這個政策。
軍戶除外,無論是誰,隻按土地多少,全部都得交稅。
在做出這些決定時,顧承寧就想好了後果,這些人肯定會想儘各種辦法抗拒。
他之所以將軍戶排除在外,就是因為當兵的人如果利益受損,他們可是會鬨出亂子的。
其他人再鬨事,他也不怕,畢竟軍隊在自己手裡掌握著。
揚州的世家自然心裡不爽,朝堂上就有不少人出自揚州世家。
四月二十,大朝會。
戶部侍郎周清就開始痛斥改革。
“陛下,千年前,就有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規矩,雖然後世被律法替代,然士紳免稅,自古有之,我等寒窗數十載,為了就是踏上士紳階層。”
“如今陛下卻要我等士紳一體納糧,如此一來,往後還有誰願意參加科舉為官?”
這時候,身為禮部侍郎的郭穎站了出來。
“周清,你這是謬論,科舉當官,乃是為了造福百姓,你卻說是為了自身榮華富貴,倘若我大梁官員都是你這般想,那我大梁百姓將苦不堪言。”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才是讀書人該做的事,你卻為了自身利益做官,與你這種人同立朝堂,實在是我等讀書人的恥辱。”
“我郭穎出自寒門,當年能讀書,多虧我郭家老族長舉全族之力供養我,我自然知道,民間百姓的疾苦。”
“聖人有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陛下以天下百姓為重,乃曠古之明君,你也是讀書人,禮記有雲,天下為公,你如何不懂此道理?”
被郭穎一頓噴,周清麵色蒼白,隻能閉嘴。
顧承寧此時說道:“朕是天子,這大梁百姓都是朕的子民,朕自然不能厚此薄彼,科舉為官,自有朝廷俸祿,朕也並非苛刻之人。”
“朕已經與三省大臣商議,自今日起,官員俸祿在原來的基礎上,加授職田,凡我朝官員,按照品級,授於職田。這部分田,從皇室公田出。”
皇室擁有大量土地,之前顧承寧並不清楚,如今做了皇帝,才發現,天下耕地,皇室就占了兩成。
皇帝都打吐血了,做臣子的還有什麼話說,再說了,顧承寧是皇帝,天子一言九鼎,誰再敢反對,誰知道顧承寧會做出什麼事來。
這些年,他殺的人可不少。
見眾人沒有話說,顧承寧則接著說道。
“整個大梁的寺廟道觀都有許多土地,而這些土地都是免稅的。”
“這些道士,僧侶不事生產,每日隻知道打坐參禪,修習武功,將土地全部出租給佃戶,他們坐享其成。”
“不僅如此,還受著各地百姓的香火供奉。”
顧承寧本是後世人,他對這些信仰表示尊重,可對這種混吃等死的行為卻很不屑。
“所以,朕決定,自今日起,大梁所有道觀,寺廟的土地,開始丈量,一律按數量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