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老師遠征,且許多將士水土不服,若是冒然攻城,隻怕傷亡會很大。”
顧承寧點點頭,覺得說的有道理。
“不錯,而且據探馬來報,暹羅國王已經派了三萬人馬前來助陣,其中還有一千象兵。”
“若是我軍傷亡過大,到時等暹羅援軍一到,我軍隻怕會更難。”
“陛下,若是我軍設法伏擊暹羅援軍……”
顧承寧擺擺手。
“暹羅援軍的行軍路線,沿途並無設伏的地方,眼下想要減少傷亡,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引誘對方出城與我們決戰。”
眾人一愣,楊兆說道:“陛下,隻怕這很難,這範仲我有所了解,他從小便在軍中長大,眼下他們兵力上沒有優勢,定然不會出城與我們決戰的。”
“不過,若是暹羅援軍到了之後,就不好說了。”
“陛下,末將有話要說。”
此時中軍大帳站在最後麵的一個將軍說道。
顧承寧看了此人一眼,一旁的南軍都督府長史趕忙介紹道。
“陛下,這是西軍都督府寧遠將軍梁煒。”
“梁將軍有話便說。”
“回陛下,末將就是梧州景縣人,大約半月之後,就是梧州地區的雨季,我軍若是短時間內,不能拿下梧州,則攻城就要拖延到一月之後。”
“不過末將認為,若想破梧州,也並非難事,梧州以西便是岷江,雨季到來,岷江水位暴漲,我們了將岷江水引入梧州,水淹梧州,不過,若是如此,也梧州周邊各縣,都會波及,會有許多百姓受災。”
這一點當即被顧承寧否定了,雖然說梧州的百姓著實可恨,可畢竟大部分百姓還是好的。
自己禦駕親征,就是要安撫嶺南地區,若是采取水攻,隻怕這裡的百姓會對朝廷更加憤恨。
“水淹的事不用再提,否則有很多百姓會遭殃。”
“我看不如這樣,咱們先設法滅了暹羅援軍,據探報,此次挑起梧州之變的原凶,乃是李謙及其子李鴻。”
“李謙已於幾個月前服誅,當初按察司來報,說是李謙自從被貶為庶民不久後,妻兒便死了,朕便沒有在意。”
“此次梧州事件之後,朕才得知,李謙竟然在暹羅娶了妻妾,生了子女,這個李鴻更是成了暹羅的駙馬。”
“暹羅這些年日益壯大,對周邊國家發動了好幾次戰爭,吞並了不少土地,如今想來,開始覬覦我大梁國土了。”
“暹羅此次率兵前來的是暹羅二王子巴頌,此人性格暴躁,極為自負,這幾年也為暹羅立下不少功勞,被譽為暹羅第一勇士。”
“或許,我們可以在這一點上做些文章。”
三日後,顧承寧領兩萬人馬繞道梧州,去了香良縣,如今暹羅軍隊已經到了邊境,一旦過了香良,不出三日,便可抵達梧州。
而楊兆則帶著人繼續在梧州城下挑釁。
梧州城內。
“主公,探馬來報,顧承寧已經帶著兩萬人繞道去了香良,看樣子是想將暹羅援軍擋在梧州之外,我們要不要派人去支援?”
聽完老和尚的話,李鴻哈哈大笑。
“顧承寧這是找死,此次暹羅主將,乃是二王子,二王子是暹羅第一勇士,有勇有謀,而且,暹羅援軍有三萬,顧承寧卻隻帶了兩萬烏合之眾,就想擋住二王子。”
“以二王子的勇猛,說不定不需要我們動手,顧承寧便會死在他的手下。所以,我們隻需要隔山觀虎鬥便可。”
“不過顧承寧詭計多端,咱們還是要防著他,我父親曾經給過我一幅畫像,畫的就是顧承寧,讓人帶著畫像交給二王子,確保不會有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