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法為規則!
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淩駕於秦國國君之上,隻不過,嬴政是一個強勢的皇帝,而且戰功赫赫,威望絕無僅有。
這才給人一種,在大秦帝國之中,嬴政至高無上,秦法位於嬴政之下。
而嬴政心裡清楚,這樣的感覺其實是錯誤的,大秦帝國根本不應該出現這樣的錯覺,秦法當至高無上。
不光要規範文武百官以及天下國人百姓,也要約束皇帝本人。
畢竟一國之中,皇帝至尊,本就至高無上,皇帝沒有人可以約束,若是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國家大興,可若是一個無道國君,帝國必將崩塌。
皇帝在帝國之中,擁有獨一無二的權力,對於這些權力的行使卻沒有製約,就像一隻猛虎行走於鬨市。
其危害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才能形成有效的製約,以便更好地行使權力,而不至於出現濫用權力的現象。
嬴政心裡清楚,能夠給皇帝的權力形成約束的不能是人,人手中的權力能夠約束皇帝,隻有兩種後果。
要麼皇位被人取而代之,要麼這個人被皇帝乾死。
所以,對於皇帝唯一能夠約束,卻又能夠保證皇權穩固,最佳的選擇便是秦法。
以秦法約束皇帝,讓秦法變得至高無上,雖然會掣肘皇權,卻是保證皇權不會濫用,帝國長久治安的法子。
隻不過,現在的嬴政心中隻有一個大概,還沒有徹底形成。
隻是這個話題,他不會提出來,至少不會立即提出來,除非大秦帝國已經平穩,而他需要放權。
而這個時候,個人強權,蓋世威望會祝嬴政成事。
畢竟當下的大秦帝國局勢不穩,嬴政也不敢大意,最重要的是,這個時候,他身強力壯,對於未來沒有擔憂。
而大秦帝國目下尚未有太子,一切都來得及。
……
李斯心知肚明,眼前這位主不僅對儒家很反感,其實對法家也一樣,甚至於諸子百家,也隻看重墨家。
而且也隻是秦墨!
畢竟秦軍器械強大,大部分都來自於秦墨,這讓大秦朝廷真切的感受到了巨大的利益,而法家其實很尷尬。
秦國崛起,並非法家之力,而是商鞅之力,所以,秦法與法家著作,其實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體係。
隻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有交叉。
李斯雖然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法家,但是他是一個利己主義者,他是如今大秦帝國之中,僅次於王綰的權勢人物。
李斯的曆史,與大秦帝國的曆史始終相隨。
心中念頭閃爍,嬴政深深的看了一眼李斯,陷入了沉思,他心裡清楚,李斯是楚國人。
出生於楚國的上蔡縣,上蔡並人大秦帝國以來,屬於陳郡。生於楚頃襄王十九年的李斯,比他大二十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