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他願意冒些沒有危險得險,親自入秦朝見始皇帝。這一去,不光是拯救孔家,也能夠讓提升孔家在儒家之中的主動權。
能夠成為孔家的家主,孔騰自然不是易於之輩,對於這些權謀算計,早已經了然於胸。
他心裡清楚,此行鹹陽必將會是對於孔家最好的選擇,畢竟大秦帝國與儒家的矛盾,已經很深了。
雖然不至於是互為仇寇,卻也是矛盾重重,大有一方試圖撲滅一方的趨勢。
孔騰心裡比任何人都明白,孔家之所以地位高高在上,之所以孔鮒會被大秦帝國封為文通君,都是因為儒家士子。
此行鹹陽,也有一部分是為了化解儒家以及大秦朝廷之間的死局。
……
鹹陽宮。
頓弱走進了書房,朝著嬴政肅然一躬,道:“陛下,黑冰台傳來消息,秦墨,楚墨,縱橫家,曲阜孔家已經動身!”
“但是,其餘各地的儒家大儒,儒家的巨子,並沒有表態。”
“陛下,這孔夫子的後人,代表不了儒家麼?”
對於此事,嬴政並不意外,他心裡清楚,儒家巨子與孔家是兩種人,孔家雖然地位很高,卻也隻是地位很高,影響力很大。
但是在儒家之中說一不二的不是孔騰,也不是孔鮒,而是儒家巨子。
至少在漢以前,孔氏家族對於儒家的影響並不大,隻有曲阜一地。
……
嬴政心裡清楚,在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曆史上,出過很多顯赫的家族,黃帝家族、天師世家、孔氏家族,每一個至少都能風流五百載以上,比一個王朝的壽命都長。
在這其中,孔氏家族是一個偉大的家族,卻又是一個渺小的家族,原因很簡單,這一個家族誰來就投降誰。
秦末亂世,作為大秦帝國文通君,孔鮒立馬就投降了陳勝,成為了反賊中的太傅,後來劉邦建立大漢,又投降劉邦。
在嬴政看來,這還不算什麼,然而,講究“華夷之辨”的孔子,後人在麵對“夷狄”時,卻也“誰來就投降誰”。
可謂是節操碎了一地。
第一,金兵南下時,衍聖公孔端友南下,成為孔氏南宗衍聖公。但孔端友的同父異母弟弟孔端操,卻主動投降金軍,成為北宗之始。
第二,蒙古、金、南宋三國並立時,天下竟然出現了三個衍聖公。投降蒙古的孔之全,還曾跟隨蒙古軍隊與南宋交戰,並為蒙古人戰死。
第三,1644年順治剛在北京登基,被崇禎冊封的衍聖公孔胤植,就發來一份《初進表文》,歌頌順治“承天禦極,以德綏民”,“六宇共戴神君”,“八荒鹹歌聖帝”等。
……
由於了解了孔氏家族的最強投靠誰的秉性,嬴政對於儒家,對於孔氏都沒有好感,此刻聽到頓弱之言,自然是沒有絲毫的意外。
現如今大秦帝國氣勢如虹,曲阜孔氏不低頭才是怪事。
一念至此,嬴政不由得感慨萬千,道:“曲阜孔氏不足一提,孔夫子終究隻有一個,孔鮒與孔騰並非是孔夫子!”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小書包小說網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