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治”往往指代王朝前期的繁榮時期,“之治”又有可能成為“盛世”的鋪墊。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王朝一發展到中期,盛世的出現就一定也是水到渠成。
事實甚至更加消極,華夏曆史上的盛世往往大都短命。
其中有一個幾乎每個封建盛世都避不開的重要原因——土地兼並問題。
土地製度私有化引起土地兼並,使得中央和地方在財政和人口方麵的實力此消彼長。特彆是在盛世時,這樣的問題往往因為經濟的繁榮而愈演愈烈,中央與地方的實力差距進一步縮小。
心中念頭萬千,嬴政最想要的盛世,便是李康所處在那一個時代的模樣。
修我戈矛,王於興師。
農業興盛,商賈發展,天下諸學興起,人人讀書識字。
但是,嬴政更清楚此刻的大秦,距離他想象之中的盛世,幾乎差彆著兩千年的距離,想要跨越需要聚集舉世之力。
“但是陛下,公子扶蘇雖然威望不俗,隻是與陛下相比,依舊是猶如皓月與螢火,現在的大秦朝堂需要強大的意誌力貫穿,臣不認為長公子扶蘇能夠做到。”
雖然與扶蘇交好,但是蒙毅從來都是實事求是。
在治國理政之上,扶蘇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他之所以讚同扶蘇成為大秦的太子,是因為扶蘇是大秦的長公子,而且頗有賢明,在百姓之中有聲望。
這是公子高以及將閭等人所沒有的。
既然是選擇儲君,自然是要選擇最強的一個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扶蘇幾乎便是無可爭議的那一個人。
但是,他選擇扶蘇成為太子,但是不代表蒙毅就認可扶蘇的理念以及認為此刻的扶蘇就能監國。
“哈哈哈.......”
爽朗一笑,嬴政喝了一口茶水,朝著蒙毅笑罵,道:“你啊你,這麼多年了,還是如此的謹慎,萬事都喜歡謀定而後動。”
“有朕在,大秦朝廷便穩如泰山,扶蘇隻是缺少成為帝王的手腕,並不是缺少乾事的能力!”
這一刻,嬴政將自己心中的話說了出來,他對於自己的兒子,還是相當的了解的。
此刻扶蘇最大的問題不是信仰了,而是性格問題。
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嬴政對於扶蘇在一場成長,不抱希望。
更何況,嬴政也不是徹底的放權,大秦的王依舊是在,隻是多了一個監國,用來培養扶蘇罷了。
“陛下所言甚是,始皇在,天下安!”
這一刻,蒙毅也是恭維了一聲,然後朝著嬴政一拱手,道:“既然如此,臣對於此事再無異議!”
蒙毅清楚,嬴政在算計天下人。
畢竟扶蘇的身份是大秦長公子,現在的皇長子,以這樣的身份監國並沒有什麼不妥,但是嬴政卻很鄭重的要將扶蘇冊封太子,然後讓扶蘇以太子的名義監國。
在加上方才嬴政的暗示,蒙毅第一時間就醒悟過來了。
在天下人看來,這是嬴政不滿扶蘇之能,提前培養扶蘇,甚至於這意味著始皇帝身體出現了岔子,不得不考慮培養繼承人.........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小書包小說網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