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誌遠緩緩地放下手中的電話,他的目光落在辦公桌上那堆等待處理的文件中。
稍作停頓後,他伸手拿起了其中一份特彆標注的文件——這正是林永康剛剛傳遞給他的重要資料。
這份文件所涉及的核心問題便是赫赫有名的赫斯基能源為何會走到如今需要出售的地步。
經過一番仔細閱讀和深入研究,王誌遠逐漸理清了背後複雜的緣由。
原來,一切的根源在於全球經濟形勢的急劇變化。
自八十年代起,經濟蕭條的陰霾籠罩著世界各地,這直接導致對原油需求的大幅減少。
與此同時,眾多新的石油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使得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原本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狀態的原油市場,竟然在短時間內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現象。
1985年,堪稱能源領域的一個關鍵轉折點。
當時掌控著大量石油資源的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突然改變其長期以來堅持的政策,不再采用“限產保價”策略,而是轉而推行“減價保產”。
這一決策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引爆了整個國際石油市場。於是,一場驚心動魄的石油價格大戰於1986年正式拉開帷幕。
在這場殘酷的價格戰中,油價一路狂跌。
僅僅從1985年11月到次年4月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每桶石油的價格便從高達31.75美元驟降至令人咋舌的10美元!
跌幅之巨,竟然達到了驚人的70%!如此巨大的衝擊讓世界範圍內無數的石油公司都深陷困境,經營狀況日益惡化,叫苦連天卻又無可奈何。
即便是實力雄厚的赫斯基能源,麵對這樣惡劣的市場環境和慘烈的價格廝殺,最終也難以支撐下去。
無奈之下,他們不得不萌生了將公司出售以尋求轉機的念頭。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剛到加拿大的林元康,並迅速與赫斯基能源的管理層取得聯係,並透露出自己強烈的收購意向……
而赫斯基能源雖然沒有立刻同意林永康的收購,但是也沒有拒絕,而且林永康聯係的管理層還透露了一個信息。
林永康迅速地傳遞過來這則消息:赫斯基能源公司的主要貸款銀行——加拿大皇家銀行建議赫斯基能源要是出售的話不如由其牽頭,出售給香江的李嘉誠。
要知道,李嘉誠是加拿大皇家銀行舉足輕重的股東之一,更關鍵的是,據推測這家銀行極有可能早已私下向李嘉誠透露了此意向。
然而,經過一番細致入微的調查與追蹤,林永康暫時尚未察覺到李嘉誠已派遣人員前往加拿大處理相關事宜。
當王誌遠目光觸及到此則消息時,他腦海中的思緒猶如洶湧澎湃的潮水一般瞬間翻湧起來。
憑借著敏銳的商業直覺和對市場動態的精準把握,王誌遠幾乎可以篤定,李嘉誠絕對不會放過這個難得一遇的絕佳機會,想必用不了多久就會毫不猶豫地派出專業團隊趕赴加拿大,對赫斯基能源展開全麵而深入的考察評估工作。
不過,此刻的王誌遠心中並無絲毫畏懼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