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華星唱片(1 / 2)

華娛大掌門 心存齋想 3973 字 1個月前

95年的樂壇是相當的熱鬨,除了鄧麗君的離開讓人感到惋惜,這一年誕生了許多經典的作品。

四大天王、張信折、周華建、齊秦、李哈肯、李翊君等人都有精品推出,還有風頭正盛的鄭秀雯和重新回歸樂壇的嫻公主,熱鬨非凡。

林楷文本著不用白不用的原則,既然原主的音樂能力出眾,還有綠洲樂隊創始成員的神奇履曆,他完全可以先到唱片業裡轉一轉。反正腦子裡有著未來近30年的龐大流行曲庫,隨便拿幾首出來都是不可多得的經典。

九十年代,港島主要的唱片公司有寶麗金、華納、百代、新力、華星、娛樂、永恒等。

後邊三個已經開始沒落,華星在末期因為經營問題,侵犯了不少歌手的版權,更是變得臭名昭著,連自家藝人都忍不住開罵;金麗寶家大業大,自產自銷,新人多是自己培養,對他這樣外來者沒什麼興趣;華納跟新力的資源傾斜都比較明顯,新人也不容易出頭。

另外,在那個年代與金麗寶呈三足鼎立的飛碟與滾石都是台島的唱片公司,不在候選範圍內。

其實百代倒是個不錯的選擇,他們現在缺乏超級一線的歌手,對新人的資源傾斜還算不錯。

但林楷文在一眾唱片公司中考慮了很久,最終還是選擇了華星,因為這家公司本就是無線集團的子公司。

最初,華星主要是為TVB的影視劇服務,它隻是邵氏電影和TVB電視劇係列歌曲的載體,並未簽約任何一名獨立歌手。

直到1982年,華星唱片迎來第一位簽約歌手陳美玲,隨即簽約張囯榮、陳潔靈和梅豔芳等歌手,公司的規模越做越大。

隻是,華星唱片的經營策略始終有些問題,它留不住人才,尤其是當紅人才,郭天王在去年改簽華納唱片,華星再次失去自己的一哥。

當紅歌手留不住,新人合約一到期就紛紛選擇跳槽,等到90年代中後期,華星唱片更是難以為繼,隻能靠發行過往簽約歌手的精選集來度日。

等到明年年末,華星被南華收購,這家存在了20多年的公司正式淡出了港樂的舞台。

林楷文選擇華星,首先他是無線在職員工,算“自己人”;再一個便是看重華星沒有一哥的存在,這樣更利於他出頭。

至於華星糟糕的經營策略,林楷文並不怎麼在意,隻要作品質量過硬,完全可以貼著對手的臉碾上去,對此他充滿信心。

而且港島實在是太小了,他從來就沒打算在這裡長久發展,抓住機遇快速走紅,迅速的積累人氣和作品,然後北上,借著大陸此時對港星還有濾鏡的時候到內地發展才是正途。

甚至他都不想簽經紀約,自己作詞作曲,自己製作出成品專輯,然後交由華星去發行,以獨立音樂人的身份進行合作,這還是兩年前林憶連那張《不如重新開始》開啟的先河,可以讓歌手更大限度的自由發揮。…。。

當然,作為一個新人林楷文要說服華星同意這樣的合作方式還是需要點技巧的。

……

“蘇生,有位從英國來的凱文先生想見你。”

“帶他進來。”

華星唱片總經理蘇孝良把桌上的稿子收拾一下,近來華星的業績是越來越頹廢,旗下的歌手和收上來的作品都不怎麼樣。

加上已經上了年紀,他早就想好要退出,把位置騰給吳雨。

蘇孝良不知道那位英國來的凱文先生為什麼要找他,反正現在也沒什麼事,就見一見吧。

哪知秘書推開辦公室的門後,走進來的卻是個年輕的東方麵孔。

蘇孝良一臉疑惑,甚至覺得這人可能是隨便起了個名字,混進來撞運氣的。他扭頭看向秘書,眼神充滿了詢問,你就沒查驗過對方的身份嗎?

秘書倒是很醒水,居中介紹道:“這是我們蘇經理。”

“這位凱文先生是伯明翰大學藝術學院的畢業生,他曾是Oasis樂隊的初創成員。”

“Oasis樂隊?!!”

蘇孝良瞬間瞪大了雙眼,就像喬杉看到298一般震驚。

綠洲樂隊於去年8月29日發行了第一張專輯《Definitely?Maybe》,首周即登上英國專輯排行榜首位,至今已在英國累積銷售量達200萬張,並且在全世界創下超過七百萬張的銷售紀錄。

此時的港島還沒回歸,各方麵依舊深受英國影響,對於英倫之上橫空出世的這支樂隊蘇孝良當然有所耳聞。

既然秘書都這麼說了,應該是查驗過履曆真實性的,那多半沒跑了。

蘇孝良立刻換上一副和善的笑容,從辦公桌後邊走出來道:“你好,凱文先生,歡迎你來到華星。”

林楷文笑道:“蘇生,久仰大名,我可是看著TVB的電視,聽著粵語歌長大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