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一樁十五年前的舊案(求追讀)(2 / 2)

“餘百戶,請隨我來。”刑部主事笑嗬嗬的。

路上,兩人閒聊,氣氛融洽。

當得知,其要調查連環仇殺案,略感驚訝,卻也並未多問。

領著眾人來到案牘庫,命手下吏員,將相關卷宗取出。

厚厚的一捆,遞給餘慶:

“這便是了,各位可在隔壁堂屋閱覽,屋內有筆墨,可自行抄錄。若要帶走原本,還得請示上官。”

餘慶笑道:“多謝。”

說著,他卻並未拆開,而是將其遞給齊平,問道:“過去看看?”

“恩。”齊平點頭。

一行人當即往堂屋去。

隻留下刑部主事愣神,身為六部官員,眼力豈非尋常,他瞬間看出,這支隊伍裡,竟隱隱的,以那少年校尉為首。

非但是餘百戶,其餘眾錦衣,也都理所當然的神情。

“大人,這……”旁邊的吏員也是吃驚。

刑部主事搖頭,嘖嘖稱奇:“有意思了。”

……

……

屋內,齊平心係案情,也不客氣了,進了屋子,便將卷宗啟封,有校尉關上房門,其餘人圍坐在圓桌旁。

瞪大眼睛。

刑部案牘庫的養護情況良好,雖是十五年前的卷宗,竟也完好如初,隻是有些泛黃。

卷宗很厚。

齊平拂去塵土,小心鋪開,分發給眾人觀瞧,自己拿起了最前頭的一份。

正是案情的簡述。

記載了基本脈絡,相比於各種細節資料,他更想看這個。

一眼掃去,案情如下:

約十五年前,先帝掌權時期,江南士族出身的左都禦史林國忠權力正值頂峰,距離入閣,隻差臨門一腳。

偏生,就在這時,西北軍中傳來秘報,有朝廷大員,涉及與草原金帳王庭勾結,輸送利益,通敵叛國。

人證物證俱在。

朝野轟動,先帝震怒,下令逮捕林國忠全家,親自過問此案,後經三司會審,林國忠收押天牢,備菜市口斬首。

株連三族。

林家數十口入獄,女眷充入教坊司,男丁流放三千裡。

此為,林國忠案。

後,因此事影響惡劣,不宜宣揚,漸漸談的人也少了……

畢竟,朝廷重臣通敵,太過不光彩。

“呼。”齊平吐了口氣,意外的平靜。

這種故事,曆朝曆代的,他聽得多了。

“涉及王顯的部分,在哪裡?”他問道。

此刻,眾人各自都分了幾張卷宗,相比於自己一一查驗,每人負責幾頁,效率更高。

“我這裡。”裴少卿有點興奮地說道:

“我拿到的是證據部分,咦,竟是王顯揭發的此案,這是他的證詞。”

旁邊,另一名校尉也開口:

“我這裡有陳年的供詞!他也是人證之一!?”

齊平眸光驟然一亮,意識到,自己可能找到了關鍵:

“所以,這兩人都是揭發林國忠的證人?!”

話音未落,捏著幾張卷宗的餘慶突然說:“不隻是他們,人證裡還有兩個。”

說著,他將一張紙遞給齊平。

後者接過,掃了眼,眼眸撐大,脫口道:

“武功伯爵!”

是的,這份卷宗上,提及,武功伯爵,也在證人行列。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他略微陌生的名字。

“鄭浩常……這是誰?”

餘慶說道:“神機營都司。”

頓了頓,似怕齊平不知,補了句:

“神機營乃京都守備軍三大營之一,主管火器製造。”

京都的城衛軍大體分兩部分,一部分拱衛外城,名為“京都守備軍”。

一部分,專護衛皇城,也負責內城巡邏,分為數個衛所,統稱“禁軍”。

齊平惡補過相關知識點,沒有理解障礙。

“讓我想想……”他放下卷宗,按了下眉心,吐氣道:

“所以,十五年前,揭發檢舉,或為人證,致使林國忠倒台的四個關鍵證人,分彆是:

武功伯爵、王顯、陳年、鄭浩常。”

“這四人當年在西北軍任職,因為此案,立下大功,被調回京都。

王顯加封子爵,陳年做了知縣,鄭浩常得了神機營的缺……武功伯得享先帝恩寵。”

“四人彼此相識……所以,武功伯說,自己與陳年乃舊識,王顯則給他做白手套,行雅賄之事。”

“而現在,十五年後的今天,一個來曆神秘的凶徒,連殺了陳年和王顯,並在現場留下‘仇’字……”

說到這,齊平閉上了嘴巴。

與屋內眾同僚彼此對視,大家屏著呼吸,眼裡,流露同一個想法。

他們好像找到凶手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