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夾雜著潮濕的鹹味,李川帶著幾名偵查隊員,悄然靠近倭寇據點。月光在水麵上灑下銀輝,映出遠處隱約可見的倭寇營地輪廓。那是一座依山而建的臨時堡壘,山崖上插滿了帶有倭寇標誌的旗幟,海岸邊停泊著他們的戰船,隱隱傳來巡邏士兵的腳步聲。
李川用手勢示意隊員們散開,仔細觀察據點的地形。他低聲道:“那邊是兵器庫,這裡是糧倉,守衛分布主要集中在靠近碼頭的地方……”通過一晚的探查,他們繪製了一幅詳細的據點分布圖,還觀察到倭寇在夜間的巡邏規律。
回到營地,李川召開了艦隊高層會議,將情報攤開在桌上:“倭寇主力大約有一百五十人,分散在據點的幾個關鍵位置。我們不能硬碰硬,必須打出我們的優勢——靈活、迅速。”
李川站在簡陋的地圖前,目光堅毅:“第一步,用火攻造成混亂。他們的船停在海岸邊,火油船是我們最佳的武器。第二步,我們分兵兩路:一路佯攻,吸引敵軍注意力;主力則潛伏在據點後方,伺機突襲糧倉和兵器庫,切斷他們的後勤供應。”
“火攻那邊的隊伍要確保及時撤離,避免和敵人正麵衝突。佯攻隊吸引敵人後,立刻撤退,把他們引到伏擊圈。”李川用樹枝在沙地上勾勒出作戰線路,隨後看向眾人,“大家還有什麼補充嗎?”
一名老漁民站起來說道:“李川,這次行動艱險,我們這些老骨頭願意帶頭去送火船,但後續的勝利,得靠你們年輕人了。”
“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人!”李川語氣鏗鏘,“沒有誰是犧牲品,這次作戰目標是全勝而歸,村民一個不少,兄弟們也一個都不能少!”
第二天清晨,村民們聚集在臨時搭建的廣場上。李川站在高台上,環視眾人。每一張布滿風霜的臉上,都帶著隱隱的不安與期待。
“倭寇在我們的土地上燒殺搶掠,抓走我們的家人,毀掉我們的家園!”李川一字一句,聲音中充滿憤怒,“但他們低估了我們漁民的力量!這片海,我們熟悉每一處潮汐和暗礁;這片土地,我們的祖祖輩輩生生不息!”
他拔出腰間的長刀,刀鋒在陽光下閃耀,“今晚,我們要奪回屬於我們的一切!要讓倭寇知道,他們惹錯了人!”
廣場上爆發出震耳欲聾的呐喊聲,村民們情緒高漲,紛紛表示願意參與戰鬥。李川趁勢組織起一支隊伍,每個人被分配了明確的任務,有的負責火油船的製作,有的專門準備弓箭和火藥,還有人負責偵查和傳遞消息。
村民們各自忙碌起來,幾個壯漢正往木船上塗抹火油,用稻草填充甲板,確保火勢能一旦點燃便難以撲滅;婦女們在家中迅速編織草繩,將火油罐綁成串;孩子們則奔走在各個小屋間傳遞消息和工具。
李川檢查每一項準備工作,他看到老漁民吳大叔正試圖搬動一罐火油,連忙上前幫忙:“大叔,這活兒交給年輕人吧。”
吳大叔抹了抹汗,笑道:“李川,老頭子這一把年紀,也不能總等著彆人保護。能為村子做點事,我心裡踏實!”
整整一天,漁村裡沒有人停下手上的活。夜晚來臨時,火油船靜靜停泊在海岸邊,箭矢與火藥整齊堆放,仿佛一隻蓄勢待發的猛虎。
李川站在海邊,眺望遠方的倭寇據點,深吸了一口氣。他知道,這一戰不僅關乎村莊的存亡,也將決定他能否真正贏得大家的信任。
月光灑在波光粼粼的海麵上,漁民艦隊的每一艘小船都被塗抹上一層厚厚的泥巴,掩蓋了木質的反光。船隻上的火油罐堆疊整齊,燃燒用的引線已經接好,幾名漁民正將這些船推向海邊。
李川站在隊伍前,逐一檢查每位參與行動的漁民。他低聲提醒:“記住,點火後迅速撤離,千萬彆戀戰。沒有命,再好的戰術也沒用。”
他將目光轉向負責佯攻的小隊,輕聲囑咐:“你們的任務是吸引敵人,彆想著拚命,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到伏擊圈,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