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日子雖然艱辛,但在楊帆的心中卻充滿了歡樂與溫馨,此刻,他漫步在校園的小路上,不知不覺間走到了門衛室旁。隻見門衛大叔依舊堅守崗位,楊帆心中不禁湧起一絲疑問,不知大叔是否還能認出他。
記得當初,每次父親前來送東西,楊帆總會前來迎接,久而久之,門衛大叔便不再讓他親自前來,而是直接將東西放在他那裡。此刻,楊帆走上前去,輕聲問道:“大叔,您還認識我嗎?”
門衛大叔聞聲抬頭,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他仔細打量著眼前的年輕人,突然眼前一亮,笑道:“怎麼會不認識呢?我們這學校,好像就隻出了你這麼一個山裡娃呀!怎麼,今天有空回來看看?”楊帆笑著頷首,回應道:“是啊,已然大學畢業,此刻正在家中休憩。今日同學聚首,我恰好有空,便前來一探,未曾想,大叔您的身體竟如此健朗。”
“老了,老了。”門衛大叔擺了擺手,帶著慈祥的笑容說道,“待今年忙完,我便要退休回家陪伴孫兒。你且進去看看,這校園已是另一番模樣。”
楊帆點頭致謝,踏入了這片曾經熟悉的聖地,隱約間,他聽到大叔在背後輕聲嘀咕,似乎在上著課,而校園裡卻不見一個學生的身影,他遙望前方那片操場,昔日的硬實水泥地已被柔軟的塑膠所取代。往昔,唯有在體育課上,他方能踏足這片樂土,儘情馳騁,其餘時光則忙於瑣事,無暇顧及。
旁邊的教務處依舊矗立著那古樸的建築,曆經百年風霜,仍屹立不倒。門前那棵銀杏樹已近百歲高齡,據說是與這房子同齡,共同見證了歲月的滄桑,每到秋天,金黃的銀杏葉紛紛揚揚,飄落一地,總有老師們在樹下拾撿,將它們視作歲月的印記。
繼續前行,一股淡淡的桂花香撲鼻而來,楊帆這才憶起,此時正是校園桂花盛開之際。他循香而去,來到了一棵金桂樹下。這棵樹已有二十餘載的樹齡,校園裡像這樣的桂花樹還有很多,每年秋天都吸引著眾多人前來欣賞,收集花瓣。
楊帆的腦海中似乎浮現出了自己曾收集桂花的情景,那些用桂花製作的桂花糕,然而具體的細節已變得模糊不清,隻留作回憶中的一縷溫馨。
再往前行,便是昔日食堂的所在,讓楊帆沒想到的是,那裡已矗立起一座廣場,原食堂的蹤跡早已消失無蹤,楊帆見到旁邊立著一塊牌子,上麵指示著新食堂的方位——需跨過一座石橋方能抵達。
他並未急於前往,而是駐足於教學樓前,望著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建築,楊帆的思緒不禁飄回了那段青春歲月。那時的他,每日都要爬上五樓的教室,心中總是羨慕那些能在一樓上課的同學們。
他在教學樓外駐足片刻,並未打算上樓打擾正在上課的學子們,繼續前行,他來到了一座石橋前。校園被一條道路分隔成兩半,過了石橋,便是一尊莊嚴肅穆的孔子石像。
楊帆繞過石像,終於看到了那座新建的兩層小樓——新食堂。看來這座食堂剛投入使用不久,外牆尚未來得及粉刷。他踏入食堂,隻見裡麵空無一人。他四處尋覓通往廚房的路,希望能再見到那位熟悉的老大媽。
可是當楊帆踏入廚房時,卻發現這裡的工作人員已換了一批,他見到一位身著廚師服飾的師傅正在忙碌,便上前詢問:“師傅,這食堂的人員換了嗎?”
那位師傅抬頭看了他一眼,回答道:“是啊,早就換人了。小夥子,你來這裡做什麼?”
楊帆站在門口,望著眼前陌生的麵孔和忙碌的身影,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慨。他深知,那些陪伴他度過青春歲月的人和事,已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漸行漸漸遠,不過他仍珍藏著那些美好的回憶,將它們深埋於心底。聽完楊帆的敘述,那位師傅不禁將目光投向他,上下打量了一番。
“食堂重建後,之前的工人都走了,小夥子,你是來找人的嗎?”師傅的語氣中透露出幾分關切與好奇。
楊帆輕歎一聲,回應道:“是啊,沒想到食堂的人員變動會這麼大,那些熟悉的麵孔都不在了。”
“小夥子,實話跟你說吧,這裡已經沒有以前的工人了,他們都離開了。”師傅的聲音中帶著些許惋惜,似乎也在感歎時光的匆匆和人事的變遷。
楊帆聞言,臉上不禁露出失望的神色。他默默轉身,離開了食堂,看來,這輩子是注定無法再見到那位親切的大媽和那些熟悉的叔叔阿姨了。
在返程的路上,楊帆瞥見一群學生剛好下課,他們臉上洋溢著青春的氣息,飛快地奔向學校的小賣部,歡聲笑語在空氣中回蕩,這一幕幕充滿活力的畫麵,與他內心的失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