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有時間的時候,也要把地整出來,在年底的時候把草牧草種下去,等來年草魚開口吃草的時候,就有新鮮的草料喂食了。
“看來,就算是有了空間農場,也不是萬能的。要想把這水庫養好,看來還是要多學一點才行。”賣了幾次魚,吳飛發現自己對於養魚,了解的越多,就發現自己懂的越少,很多很淺顯的常識都不知道。好幾次都是老爸說起,吳飛才知道“哦,原來是這樣的”。
像草魚在冬天的時候,當水溫下降到十度以下的時候,草魚就很少進食了,當水位低於5度,草魚就幾乎不再攝食。
所以在這個時間段,草魚不但不長反而會掉膘,因為在這一段時間裡麵完全靠體內囤積的脂肪提供能量消耗。
所以在魚群停止進食之前,把已經可以捕撈的成魚賣出,在不考慮價格波動的情況下,是最經濟的做法。
而在這一個時間裡麵,其他魚類的進食**也很低,隻能根據天氣情況,少量的喂食。
想到自己還有一大片荒山,說是說要種果樹,做百果園,可是吳飛並不知道,當地哪一些水果適合種植,哪一些水果是不適合種植的。
雖然有空間泉水的加成作用,不過吳飛相信,就算有空間泉水的幫助,想在這裡冬天氣溫低於0度的地方,是不可能種出熱帶水果來的。就算能種出來,吳飛也不敢啊。
所以,了解適合當地種植的水果和本地常見的養殖魚類,是很有必要,並且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記得以前老爸從村裡拿了很多有關於農村種植和養殖的書籍回來,也不知道現在還在不在。
除了房間,家裡就老媽在忙家務,其他人都出去了。
吳飛找了一圈,一本書都沒有找到。隻能問正在做家務的老媽:“媽,以前老爸從村裡拿回來的那些農技書,放在那哪裡去了?”
“那些書都放在老屋呢,在老屋的閣樓上麵,你和你姐的書都放在那裡。你找那些東西做什麼?不是說手機裡麵什麼都有嗎?”
聽到吳飛忽然問起那些以前從來都不看一眼的書,老媽奇怪的問道。
吳飛不理老媽的疑問,對老媽說道:“媽,那我去老屋找找,有用。”
找到以前放雜物的閣樓,裡麵雜七雜八的東西堆的到處都是,吳飛和姐姐吳莉從小到大,所有讀過的書都用蛇皮袋裝著,堆在閣樓的地板上。
不過顯然很久都沒有人來動過了,蛇皮袋上麵落了厚厚的一層灰塵。翻了好幾個袋子,終於找到了吳飛需要的東西。
一本《新農村養殖技術大全》,不過裡麵大部分的內容都是關於家禽養殖的,對水庫養魚說的不多。
一本《南方常見果樹栽培技術》,裡麵介紹了南方常見的果樹和種植技術學院正好是吳飛需要的。
不過眼下最需要的關於養殖淡水魚的書籍,在裡麵卻並沒有找到。看來應該找一個機會去縣城新華書店去看看了,或者去網上找一找,買幾本相關的書籍回來,認真的學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