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飛以前在家裡的時候,在賣秧苗的季節,星期天的時候吳飛經常幫家裡去賣秧苗。
吳飛最喜歡的就是賣苦瓜苗和絲瓜苗了。老爸開著三輪車把一天要賣的秧苗都拉到集市上,一般情況下都是老爸守著三輪車賣,吳飛和老姐也另外找一個地方擺攤去賣。
不過吳飛喜歡提著一個籃子,裡麵放上二三十棵苦瓜苗和絲瓜苗,哪裡人多就往哪裡跑,反正就是喜歡湊熱鬨。不過一天下來,賣的錢也不會比老姐少多少。
那個時候,每幫家裡賣一次秧苗,吳飛下一個星期的零花錢總是能多不少。很多時候都送去了學校外賣那些賣盜版的書店裡麵。
不過後來吳飛出去打工,老姐也結婚以後,家裡也就沒怎麼育苗賣了,就算弄也弄的不多。
說實話,育苗太辛苦了。在年前十月十一月份就開始做準備工作,在降溫以前把種子種下去,一直要到過年以後清明時節才可以開始拿去賣。
不說小寒大寒降溫的時候大棚的護理,最累的還是賣秧苗的時候。那時候秧苗做的又多,早上需要在四五點鐘的時候就起來拔秧苗,把秧苗一把一把按著一定數量綁起來。趕在天亮以前把一天需要賣的秧苗準備好。
然後急急忙忙的吃一點東西,就看著三輪車往集市上麵趕。因為要是去晚了,好的地方就被彆人占去了。
現在隨著大家都出去打工,村裡麵種菜自己吃的都不多了,就更加不要說做大棚種菜的了。
“那有時間要去你們村裡看一看,學一學了。我這裡暫時準備用來種西瓜和草莓,先裝十畝吧。規格就用6分18塊錢的吧。”
敖文枝從包裡拿出一個卷尺,對吳飛說道:“來,吳老板,我先把地測一下,看到時候大棚怎麼安裝。”
茶園的合同上麵寫的是200畝麵積,不過根據老爸的說法,茶園的麵積絕對是超過200畝的,最起碼那些魚塘就不包含在那200畝裡麵,是附屬於茶園的灌溉設施。不過加起來大大小小的魚塘,麵積也是超過十畝了。加起來應該在240畝左右。
一塊地的大概麵積吳飛知道,不過從來都沒有一塊一塊的量過。現在要安裝大棚,實在是有必要量一下,根據長寬的數據才可以安排需要安裝什麼規格的大棚。
連續的量了四五塊地,寬度都在6米到6米5之間,長度都在60米左右。地形都呈長方形,略帶一點弧度,不過不影響安裝大棚。
按著寬6米,長55米一個大棚來算,一塊地可以做一個330平方的大棚,正好是半畝的麵積。十畝地安裝20個大棚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