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線雞(1 / 2)

()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是吃雞的,當然了,吳飛以前倒是碰到過一個信教的朋友,說是帶毛的不吃的。

不過平時的生活中,吳飛就發現過他吃過好幾次白切雞。也不知道他吃的那種雞是不是帶毛的,還是沒毛的白虎雞。

要是問哪那種雞好吃的話,相信大家都能說的上來,走地雞要比圈養雞好吃,吃雜食的土雞要比喂飼料的雞好吃。

不過我們平時在菜市場裡麵買的雞,大部分都是喂飼料長大的。想買土雞,除非去鄉下的集市才有可能買到真正的土雞。

不過這些年鄉下喂來賣的土雞也是越來越少了,大家把新房子建起來了,家裡的人卻少了。

地裡種的東西也少了,很多人就連自己吃的飯都要去買米,喂的雞自然就不多了。最多也就是喂幾隻雞下蛋吃。

平時我們吃的雞裡麵,大部分都是母雞多一點,像吳飛他們家裡就是這樣。

不過有的人就喜歡吃公雞,其實公雞炒著吃會好吃一點,特彆是那一種兩三斤左右的小公雞,炒著吃最好下酒了。

平時我們去菜市場買雞的時候,我們大部分時候都買的是小母雞,也就是還沒有下蛋的那一種。

不過在吳飛看來最好吃的還是線雞,也就是閹雞。

閹雞有很多的叫法,俗稱線雞、扇雞(騸雞)、雞、獻雞、鐓(dui)雞,熟雞、太監雞,就是通過外科手術摘除了**的公雞。給公雞摘掉**的過程叫做去勢,也稱劁雞。

閹雞就是把小公雞的**割掉,一般都會在小公雞長到一斤半左右給它動刀子。

閹過以後得公雞長得更快更大,肉質也更鮮嫩一些,在價錢上麵也要比公雞貴不少。

現在由於農村喂雞的人少了很多,像放養的線雞在過年的時候,有時候都能賣到四十來塊錢一斤了。

在鄉下,大家一把都把會閹雞的人稱作“線雞佬”“線雞匠”“線雞師傅”。在吳飛他們小的時候,經常能看到線雞師傅來村裡給人家閹雞。

那時候,每隔一段時間,就有線雞師傅來村裡,肩上扛著一個抓雞的網兜,走一會兒就吼一嗓子“線雞嘍、線雞嘍”。

誰家要是正好有需要閹的小公雞,就會把線雞師傅叫到家裡去幫忙閹雞。每個線雞師傅都會帶著一套用布包著的工具,裡麵包著小手術刀、小勺子、擴張器、釣魚絲、鑷子、針線等工具。釣魚絲是那一種很細很細的,用手去拉,很容易就能把手勒破。

閹雞之前,先要把散養的雞用穀子或者玉米把雞都引誘到一起,把需要閹割的公雞都抓起來,留著做種的公雞和母雞就都放掉。

一般一戶人家就會留一到兩隻公雞用來做種,其他的公雞都會被閹掉。閹雞最好的時候是公雞長到一斤多到一斤半的樣子,公雞要是長的太大了,到了兩三斤的時候,再給公雞做去勢手術的話,容易造成公雞的死亡。

公雞越大,死亡的幾率越高,不過這也要看線雞師傅得到水平了。小的時候,吳飛他們鄉裡有好幾個線雞師傅,吳飛他們隔壁長坡村一個叫華生的線雞師傅閹雞的技術最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