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種大蒜(2 / 2)

現在種蒜本來就有一點遲了,為了保證蒜苗長出來的一致性,在時間上麵不要相差很多,老爸就想到了這個辦法,把所以的蒜種都扶一下。

讓蒜種生根的那一部分朝著下麵,讓長芽出苗的那一部分朝向上麵。這樣一來,蒜種生根發芽以後,就可以快速的生長出來。

這次的溝開的距離每一條的間隔都是二十厘米左右,因為拖拉機上麵開溝的刀具是固定的,所以每一條溝之間的間隔都是一樣,現在每一條溝裡麵都撒下了白花花的蒜種,大家正一個一個的把蒜種摁進土壤裡麵。

看著溝裡麵的蒜種一個挨著一個,有的蒜種之間的距離都隻有五六個厘米,吳飛對老爸說道:“爸,兩個蒜種之間要隔多遠,現在這樣是不是種的有點密啊?”

吳飛在書上麵專門看過有關於大蒜栽培的技術,上麵說了很多的要點,從選種到播種、施肥、管理,都有詳細的指導。

吳飛看過一次以後,書上很多的要點一下子還不能完全理解,不過對蒜種之間的播種密度,吳飛是記得的。

種植大蒜的時候,播種地適宜深度為三到四厘米,密度為行距16厘米到20厘米,株距為8厘米到12厘米。

開溝的時候,行距差不多是按照最大的距離來的,每一行之間的距離差不多是20厘米,現在每一個大蒜之間得到距離明顯的接近最低株距。

“早上你們開溝的時候沒對你們說清楚,這個溝開的有點稀了,兩行之間有半尺就可以了。”

吳邦說道:“現在蒜種可以稍微放密一點,兩個蒜種之間隔七八公分就可以了,不要放太稀。不過也不要放太密了,丁雲哥,你放的有一點密了,再放稀一點。”

吳邦起身的時候,看到挨著自己的吳丁雲放的那兩行,對吳丁雲說道。

原來剛剛吳飛看到的放的密的就是吳丁雲放的。吳飛看了看另外幾個人放的,大家放的都不一樣,不過間隔都在8厘米到10厘米之間。

其實大家家裡一般都有種一點大蒜,根據個人喜好,有的喜歡種的稀一點,長出來的蒜苗就粗壯一點。有的喜歡種的密一點,長出來的蒜苗就會細一點。

不過種的密的蒜米在肥料供應充足的情況下,會比較快速的長高,會長得又細又長。

種的稀的蒜苗,長出來以後會比較粗壯,但是會有一點橫向發展的趨勢,高度長的會比較慢。

而吳飛種的這些蒜,是大蒜在年底上市的,所以就要求到時候的蒜苗既不能太細,也不能太矮。

這樣一來,就對每一棵蒜種之間的距離就要求有點高了。

吳飛把蒜瓣長根的那一頭輕輕的往土壤裡麵一摁,讓上麵尖尖的那一頭稍微露出一點點出來。

這時候的蒜瓣,最底下生根的那一部分差不多就挨著土壤,上麵露了出來,中間的那一部分正好就是放肥料的地方。

其實這樣一個一個大蒜給扶一下,就不會出現根長在上麵,牙往下麵長的現象,隻要大蒜生根發牙了,就能迅速的破土而出。

雖然就算放倒了,蒜苗最後還是能夠長出地麵,不過那樣一來,在時間上麵就要差一個星期左右了。

而現在,吳飛最要緊的就是時間了,所以這樣雖然在人工上麵會造成一些浪費,卻能過儘快的讓蒜苗提早上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