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朵朵明年下半年也滿六周歲了,要是在以前,都可以讀一年級了。現在說是要在開學的9月1號以前滿六周歲才可以讀一年級,不過過完年也應該讓朵朵去幼兒園和同齡的小朋友們一起相處了。”
吳邦對張毅彬說道:“飯店開張以後,吳莉大部分的時間都要呆在縣城了,毅彬你也要經常往返縣城幫忙送菜。這樣一來,你們打算讓朵朵在縣城讀幼兒園,還是就在鄉裡的幼兒園讀書呢?”
“要是放下麵讀書也可以,反正我和你媽也可以幫忙帶著,平時你們不忙的時候,就回來看看,或者放假的時候,叫小飛把朵朵送到你們上麵去。”
“爸、媽,我和張毅彬早就商量過了,等朵朵讀書的時候,就讓朵朵去縣城讀書,我們鄉裡的教學質量你也知道,現在是越來越不行了。”
聽到吳邦問起對朵朵讀書的安排,吳莉說道:“上次我去鄉裡中學的時候,發現很多老師還是當時教我們的那一批老師呢,年輕的老師就沒有幾個,學校的學生也不多。現在又條件的都去縣城讀書了。”
“正好以後我要幫小飛在飯店幫忙,把朵朵放上麵讀書也能照顧的到。反正我主要就是管飯店的賬,事情也不會很多。”
現在鄉下的學校是越來越沒有人讀了,條件好一點的,大部分都跑到外麵讀書去了。
現在很多在外地打工的,子女也可以到自己工作所在地讀書,不過要求的條件多了一點,而且很大一部分都可以進入當地的公辦學校。
大家打工的地方,一般都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教學質量和教學條件都不是吳飛他們這樣的貧困山區可以比的。
有那樣的機會,有條件的人當然是千方百計的把子女送入當地的學校讀書了。
大家辛辛苦苦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子女以後能有一個好一點的錢途,以後可以過的好一點嗎?
而進入一個好學校,對農村裡麵出去的人來說,最起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大城市的人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麵。
雖然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麵的人,有的可能穿著高科技的跑鞋、有的穿著自家織的草鞋,還有的可能乾脆就打著赤腳。
不過就算是那樣,最起碼大家都有同場競技的機會,沒有人規定,打著赤腳的人就跑不過穿著草鞋的人。
這些年,吳飛他們村裡很多的小孩都去了父母工作的地方上學,一年到頭也就放寒暑假的時候回來住一陣子,有的乾脆就過年的時候回來一趟。
最明顯餓變化,就是過年的時候,回來的小孩子說普通話的越來越多了,很多長時間呆在外麵的小孩,現在已經不會說家裡的土話了。
也許還過十來年,除了那些上了年紀的人,大家都不在說土話了。到時候,吳飛他們也是屬於上了年紀的那一部分。
“小朵朵去縣城讀書也好,不管怎樣,縣城的條件也要比下麵好不少。不過現在在縣城讀書也要滿足不少的條件,到時候要怎麼辦,你們有計劃沒有?”
現在大家都往大城市裡麵跑,沒有機會跑大城市的,也儘量的往縣城擠。這幾年,縣城的教育資源也有點緊張起來。
去年還是前年,縣城的小學就上了新聞。不過不是什麼好事,說的是縣城的一個小學,一個班級賽下了六七十個學生,並且大部分班級都是超員嚴重。
其實這樣的現象,在吳飛他們縣城早就是司空見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