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有的村子,那些貧困戶的指標都是村乾部直接分掉了。按照吳飛家的條件來說,吳邦在村裡乾了那麼多年,想要分一個指標也是可以分的到的。
隻不過吳飛家就算是以前借錢過日子的時候,也沒有要過這個指標,後來慢慢的好一點以後,就更加不會要了。
所以在吳飛他們村裡,那些貧困戶的指標都是分到了那些需要他們的人頭上。
不過有的人頂著貧困戶的帽子已經是好多年了,說實話現在已經不適合在戴下去了,像吳超家裡就是這樣的情況。
不過反正村裡這樣的情況多了,吳飛上次看了那個表格,全村差不多一百來戶人,有五個貧困戶指標和三個五保戶指標,除了那幾個五保戶以外,其他的五個貧困戶沒有一個是真的貧困的。
可能當時戴上這個貧困戶帽子的時候是真的貧困,不過這些年過來,都已經成功脫貧了。
五個貧困戶裡麵,有兩個在縣城買了房子,還有兩個家裡買了車子,小日子都過的紅紅火火,根本就說不上貧困。
至於那幾個上了年紀的單身漢,都是村裡麵的五保戶,那日子要比一般的人家過的還要好。
就算是一天到晚什麼事情都不做,也不會餓到他們。就連生病住院,不花一分錢不說,政府還要給請看護照顧著。
五保戶中間也有勤快的人,吳飛他們小隊的吳公傅就是五保戶裡麵的勤快人。
年紀也有六七十歲了,可是每年都會養好幾頭牛。反正在吳飛的記憶中,他很少做彆的農活,一年到頭差不多每天都會去放牛。
他的牛養大了也從來都不會殺掉,都是直接拉到集市上麵去賣活的,這些年應該是存下了不少的錢。
反正吳飛記得自己家裡,以前在吳公傅手裡是借過不止一次錢的。按照同村人的說話,吳公傅應該是存下了不少的錢,也不知道以後會便宜了哪一個。
不知道其他的地方五保戶是按照什麼標準來判定的,反正在吳飛他們村裡,隻要是上了六十周歲,又是無兒無女也沒有其他親屬的老人,都被掛上了五保戶的標簽,享受著“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的五保廢待遇。
其實按照吳公傅的條件,很多人家裡的條件可能還比不上呢。
吳邦對吳飛說過,吳公傅每年起碼都要賣兩頭牛,每頭牛起碼都是一萬塊錢以上,兩頭牛差不多能賣三萬塊錢左右。
而他看牛賣牛已經有二十來年了,其他的時候也很少有開支。就是五十來歲的時候娶過一個寡婦,不過是吳公傅去的那個寡婦的家裡,在那裡呆了兩年以後,又一個人回了村裡放牛。
聽說是把他的那一點老本榨乾以後,被那個寡婦的兒子趕回來的。
回來以後得吳公傅,又買了一隻牛犢子,母的,慢慢地發展到四五頭規模,一二十年來一直都是這樣。
中間也有人想要給他介紹一個老伴,不過都被他拒絕掉了,一直都是一個人看著幾頭大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