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友今年回來的比較早,臘月初十就回來了。因為一家人都在外麵打工,家裡的房子也就經常都沒有人管事,有不少的地方都壞掉了,這次早一點回來,就是打算把房子給修理一下。
回來以後,自然免不了到村裡四處走走,對於吳飛回來承包水庫和茶園的事情,也自然是聽說了。
說起來,吳清友比起吳邦來也小不了幾歲,現在也有50多歲了。隻是吳清友家裡的兩個兒女都要比吳飛他們大,第二個女兒都要比吳莉還大一歲。
上了50多歲的吳清友,早就有回老家的想法,隻是一下子回來也不知道做什麼,這件事情也就能拖一年是一年了。
不過外麵的事情也是越來越不好做了,特彆是年紀大了以後,很多的廠都不要了,這使得吳清友回家的想法越發強烈了。
這一段回到村裡以後的時間裡麵,吳清友也了解了不少吳飛家種菜的事情,知道吳飛家種的菜都是批發給縣城兩個做蔬菜批發生意的老板。
好幾次吳清友都動了去吳飛家打聽消息的念頭,隻不過最後時候總是放棄了。
不過當自己老婆再一次帶回吳飛家今天一天就賣了五萬塊的菜錢以後,吳清友終於下定了決心。
看了看時間,現在才晚上九點不到,這個時候大家都吃完了晚飯,不過離著睡覺還要一段時間,應該都在家裡看電視呢。
找出手電筒,對自己老婆說了一聲,吳清友就向著吳飛家裡走去。今天要是不把心裡想的事情打聽一個明白的話,可能是一個晚上都要睡不好了。
吳清友以前也是一個種地的能手,家裡種的東西在村裡都是數一數二的,隻是地裡中的東西實在是不值多少錢,後來就隨大流跟著大家一起出去打工了。
以前吳飛他們村裡一般都是種水稻,在2000年以前,家家戶戶差不多都是種兩季。早稻的畝產要低一點,一畝地也就能收700斤到800斤的乾稻穀,晚稻的產量要高一點,不過也高不到哪裡去,畝產也就1000斤出頭,能到1200斤一畝的都算是很好很好的了。
到了2000年以後,慢慢地種兩季的就少了,大部分人都隻種一季中稻或者是早一點的晚稻了。實在是糧食的價錢賣不起來,一畝地所有的稻穀都賣掉也賣不了多少錢。
而吳飛他們村裡,一個人平均還不到一畝水田呢,四口之家也就三畝多的水田,做的再好也不會超過4000斤的稻穀。
就算種的比彆人要好,可是多出來的那幾百斤稻穀又能賣幾個錢呢?慢慢的,村裡種地的人就越來越少了,能夠出去打工的,大部分都出去打工賺錢了。
吳清友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去的,後來兩個子女都成家以後,吳清友又把老婆也帶出去打工了。
不過現在年紀大了以後,也就動了回家的心思,看到吳飛家種菜也能夠來錢以後,這種心思就越發的強烈了。
雖然要比吳邦小幾歲,不過吳清友和吳邦的關係還不錯,以前都是村裡最勤快的那一小撮人,自然說起來就很容易說到一起去了。
這次吳清友打算找吳邦問一下種菜的事情,主要就是賣菜好不好賣,要是能順便幫忙介紹一下買菜的老板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