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五月中旬,吳飛每天進賬都在5000塊錢以上,最多的一天更是進賬了3萬多錢塊。
村裡的人雖然不知道吳飛每天到底買了多少錢,可是每天來吳飛家裡拉菜的大車小車來來往往的,大家都是可以看見的。
有心人大概估計著,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因為很多價格吳飛也沒有特意的瞞著大家,有些小菜販來進貨的時候,直接都是在地裡和吳飛討價還價的,大家都聽在了耳朵裡麵。
吳飛這裡的菜,比起大家去農貿市場進貨來說是要便宜一點,可是比起那些自己拉著菜去早市批發的來說,還是要高出一截的。
像看起來一樣的四季豆,早市上麵的菜農有的才賣一塊五一斤,而吳飛這裡的四季豆是一塊八一斤,一斤要高了三毛錢。
對於平時買一兩斤菜的人來說,一斤菜貴上兩三毛錢並不是什麼大事,可是對於經常要進貨,並且一進就是上百斤的菜販來說,一斤貴上三毛,100斤可就是30塊錢了。
一三輪車少說也能拉千八百斤的,每一種貴上幾毛錢,一車可就要貴上好幾百塊。
所以每一次都會有那麼幾個人會和吳飛討價還加,可是這個價錢也是吳飛和家裡人多次商量以後的決定,並且也得到了大部分來吳飛這裡進貨的人的認可。
對於定下來的價格,吳飛自然是寸步不讓的,所以大家還價歸還價,最後還是隻能接受吳飛開出來的價格。
不過大家雖然還價還不下來,卻沒有一個人說不來吳飛這裡進貨的,等菜賣完了,照樣巴巴地趕過來進貨。
說到底,還是吳飛這裡的菜好,能夠讓大家都賺到更多的鈔票。吳飛就聽到過好幾次來進貨的人討論,自從來吳飛這裡進貨以後,菜攤子上麵慢慢的多出了不少的回頭客,有的客人更是指明要上次買的那一種菜。
因為吳飛這裡的菜品種不是很多,大家來吳飛這裡進過貨以後,一般還會去縣城的農貿市場進吳飛這裡沒有的東西。
有一個菜販,在吳飛這裡進了黃瓜和其他的菜以後,在縣城農貿市場的早市上麵,看到一筐新鮮的黃瓜,足足要比吳飛這裡的便宜了5毛錢一斤,就把那一筐黃瓜買了下來。
一筐黃瓜也就五六十斤的樣子,吳飛這裡是一塊七毛錢一斤,而那個菜農因為急著回家,又是最後一筐,就一塊二賣給了那個菜販。
第二天,那個菜販在把吳飛那裡的黃瓜全部賣掉以後,就以同樣的價錢賣一塊二買來的那些黃瓜。
其實兩種黃瓜外表看起來都差不多,混在一起也根本就看不出來有什麼區彆的,所以買菜的人也不知道今天買的黃瓜和以前的根本就不是一家的。
可是買回去以後,吃起來的時候就知道了根本就不是一樣的東西。因為很多的人把黃瓜買回去以後,並不一定要等到炒菜的時候才拿來吃的。
很多人喜歡拿嫩嫩的黃瓜當做水果來吃,用水洗一下,直接就開吃了,又嫩又甜又脆,吃起來彆有一番風味。
發現不對的買家,住的離著市場就很近,直接提著黃瓜就回來找菜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