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1 / 2)

楊雪梅來龍山村,一方麵是現在對於新進公務員的硬性規定,必須下駐農村一年以外。

選擇來龍山村,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想要在龍山村有一番作為,在幫助龍山村種植戶獲得更好手藝的同時,還希望能夠把村集體的經濟發展起來。

雖然現在因為大家都外出務工,特彆困難的人相對來說已經是很少見了,可是要說到村集體的經濟狀況,那就很差了。

現在很多山裡麵的村子,以前可以賣樹木的時候,還可以賣賣村集體的林地,也能有點收入。可是現在樹木價錢不好不說,砍伐證也是卡的越來越嚴了,想要賣樹木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現在但凡村子裡有什麼想要用錢的地方,賬上無錢的村乾部就隻能四處化緣,經常去鎮上找鎮裡麵的乾部,有門路的就跑到縣裡的直管部門,能要多少算多少,多少都不建議。

早幾年龍山村就經常跑上跑下的化緣,村長和吳邦就是去化緣的主力。所以現在除了幫助困難戶脫貧以外,讓村集體脫貧也是擺在上麵那些頭頭腦腦案上的事情。

實在是有時候那些化緣大軍有點影響到了部門的正常工作,而對於找上門來的人,你還得好好的接待著。要知道,這些農村當村長支書的,你彆看人家真的是一個老農民,可是沒辦法啊,彆人活的久,很多人在村長支書的位置上乾的也久。

而找上門來的,十個裡麵有九個都是找過關係的,都是有門路的人,你就算是不打算給錢給經費,可是卻不能把人給得罪了,說不定眼前的老農民,後麵有著一宗大神呢。

所以在大部分的困難戶脫貧以後,解決村集體經濟困難的問題也就提上了議程。

而楊雪梅他們在下村之前,對於各村的情況也都有簡單的介紹,當然了,這些都是可以落實到紙麵上的東西,很多具體的情況隻有親眼看到才會知道。

而他們下來的任務,除了熟悉最基層的情況以外,大多也都帶了各種各樣的政策下去,當然了,任務也是有的,一個大的方向,那就是發展農村經濟。

不過在一年的時間裡麵,想要讓一個村的經濟出現明顯的改變,那就要看個人能力和機遇了。而大部分的人,一年的時間除了熟悉一下農村的生活人情以外,並不能做出什麼讓人眼前一亮的成績,大部分人也就是在農村混一年時間回去交差了事。

而楊雪梅顯然不打算混日子,特意選了龍山村,是她經過深思熟慮以後才做出的選擇。

對於龍山村的情況,楊雪梅在來之前就打聽了不少,除了部門培訓的時候那些資料認真的看了並且記住了以外,楊雪梅私下也打聽了不少龍山村的情況。

在一年以前,龍山村也和絕大部分窮山村一樣,村裡九成以上的壯勞力都選擇外出務工,留在村裡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殘,真正的年輕勞力那是少之又少。

平時村裡的人就種一點自己吃的菜,就連糧食大部分人都是買現成的,大部分人家的開支都等著外麵打工的家人寄回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