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村的這一條路,其實在政府搞村村通之前就已經修建起來了的。當時也是沿途的幾個村子聯合起來,去縣裡要了一筆錢。不過要下來的錢並不能把整條路全部都修好,隻是請挖機的錢倒是夠了。
不過那筆錢也就夠挖機群而已,把毛路挖好以後,錢也就花的差不多了。至於路麵的硬化,當時是想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那時候沿途的護堤,全部都是大家出的義務工,還有各家各戶也都捐了一些錢。最後總算是把這條路修好了,後來又在磚廠拉了煤渣灰撲了一下。不過這樣的路也就能跑一下拖拉機和小貨車。
天晴的時候還好一點,隻是灰塵多一點而已,到了下雨天,就到處都變的坑坑窪窪了,小車那是進來了就很難出去的。
至於線路,當然也就是怎麼方便大家怎麼來了,所以才出現了直線距離一兩百米,修的路變成了差不多一公裡這樣的現象。
本來沿著小溪修要直很多,不過當時青山村幾乎所有人都反對。因為那樣修的話,除了少數幾乎人家方便以外,村裡大部分人都離著公路有比較長的一段距離。
說起這個問題,就不得說一下青山村的地勢和那一條小溪了。那一條小溪青山村的邊上流過,小溪的對麵是一麵很陡的山崖,高度也不是特彆高,懸崖上麵和吳飛家後麵的大山連成一片,說起來都是天龍山的一部分。
山上都是茂密的樹林,一戶人家都沒有。以前的話偶爾還有人去山裡麵砍柴或者是采藥,現在是常年都沒有一個人進山了。以前采藥人走出來的山路,也早就找不到了。
因為沿途都是大山,所以一到一年中雨水多的季節,小溪裡麵的水總是會漫出小溪,衝毀沿途的種的莊稼。而大家修建房屋,自然也就選擇遠離小溪的地方修建。
公路沿著小溪修建,需要再現在的基礎上把路麵填高一部分,還有就是要修建結實的護堤,對於當時修這一條路的時候,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所以最後還是選擇了從村子裡麵穿過去。
後來縣裡開始搞村村通的時候,因為路麵寬度隻規劃了3米5,最後也就沿著老路,稍微的修整了一下,然後硬化完就了事了,也沒想著改道的事情。
向飛把村裡那條公路的前因後果對楊雪梅詳細的說了一遍,最後說道:“事情就是這個樣子,看現在這個情況,隻能選擇走沿著小溪的這條線路了。不過這樣一來,到時候村裡有一部分人又要鬨了。”
楊雪梅最後說道:“不管他們怎麼鬨,新的公路也不可能從村子裡麵經過了,現在就按照你們說的沿著小溪,不過村民們的工作也要繼續做。公路從村子裡麵經過,而且路不僅窄,彎也多,而且幾乎都是急轉彎,這段時間我在這條路上麵跑了很多次,真的為大家的安全擔心。”
其實從這一條路修通以後,大大小小的事故每年都有發生,好幾次車子直接把彆人的牆都撞穿,開進人家的屋子裡麵去了。
至於撞到沿路村民家裡喂養的雞鴨鵝之類的,那更是家常便飯,要是熟悉的人還好說,安裝正常價格稍微多陪幾塊錢就可以了,你要是不熟悉的人,一隻百來塊錢的雞,你不陪兩三百塊錢,你就彆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