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本地生薑的產量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原先很多生薑種植大戶都減少了生薑種植的麵積。
馬嚴文告訴吳飛,他認識的幾個生薑種植大戶,今年全部都減少了種植的麵積。一個往年起碼要種四五十畝麵積的生薑種植戶,今年隻種了二十畝不到的生薑,其他的幾個種植戶也多多少少減少了種植的麵積。
其實吳飛他們這裡比較適合種生薑,以前吳飛不了解,隻知道全縣農村裡的,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種辣椒,到不知道青峰縣居然還是一個種薑大縣。
吳飛上半年去買薑種的時候,賣種的那個老板是金鳳山上麵的,他告訴吳飛,就他們金鳳山一個鄉,去年生薑的種植麵積就達到了的600多畝,麵積超過十畝的種植戶他們一個村就有10多戶。
不過今年吳飛去買薑種的時候,也聽說今年的薑種沒有往年那麼好賣,應該是他們那裡種薑的人也種的要比往年少了。
今年在六七月份的時候,各地餐飲行業都陸續開業了,市場上對於生薑的需求也慢慢的回升,加上各個加工廠的需求,生薑市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供不應求的現象,平時批發價6快多錢已經得生薑,有一段時間漲到了九塊多錢一斤。
進入到**月份以後,生薑的價錢還是保持著一個上升的趨勢。因為這個時候,還沒有到一年中生薑采挖的季節,這個時候上市的,都是一些嫩薑。
但是市場上的需求還在不斷上漲,而庫存的生薑也是有限的,雖然今年因為種植麵積減少的原因,有一些種薑會流到市場上來,不過相對於龐大的需求來說,這一點點庫存的種薑就顯得有點杯水車薪了。
本來一年中從七月份到九月份,就是生薑價格上漲的時期,今年更是由於疫情的影響,導致生薑的產量降低,也一定程度上抬升了生薑的價格。
而且可以預見,就算是今年產的生薑上市以後,價錢雖然會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不過比起往年來說,今年的薑價還是要比往年高上不少。
除了蕭勁鬆和馬嚴文他們以外,吳飛也找彆的種植戶打聽過今年生薑的價格行情,按照他們的說話,到了十月份以後,生薑的價錢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不過還是在一斤五塊錢以上。
而且五塊錢一斤的那種薑,都是質量最差的。稍微好一點的生薑,從地裡挖出來就直接稱重的價錢都在一斤六塊錢以上,質量特彆好的能賣到將近七塊錢一斤。
這個價錢都是在地裡的收購價,隻要生薑一挖出來,等把生薑上麵的泥巴清理乾淨,然後剔除那些腐爛掉的老薑,其他的就直接稱重了。
像這樣稱回去的生薑,過一兩天時間以後,重量要損失不少,因為這個時候的生薑水分是最多的,經過一段時間以後,生薑表麵的水分就會慢慢的蒸發掉。
所以生薑的地頭收購價和平時的價錢是不一樣的,不過對於生薑種植戶來說,這一種賣法是最合算也是最省事的。
龍山村以前也有三四家種薑的,不過種的都不是很多,麵積最大的一家,種植的麵積也就是一畝左右。不過他家種薑,都是挖上來的時候直接賣掉一半多一點,然後自己把質量好的生薑留下3000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