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寧小霞簡單的一個動作,卻引起了站在一邊給生薑稱重的老潘的誤會:“吳老板,說好剩下的這些生薑都讓我包圓了的,怎麼又帶了一個老板來了,這樣我可不答應啊。”
老潘是專門做生薑生意的,並且在一個專門做剁椒的工小廠裡麵占了一些股份。
一罐子剁椒,裡麵生薑的用量也不小。老潘雖然不在工廠裡麵管事,不過因為自己栽工廠占股,而且工廠裡麵的股東也都是自家人,所以裡麵的生薑都是老潘來供應。
雖然是一個小作坊式的工廠,可是因為打著家鄉風味的牌子在網上銷售,而且做的味道也實在是可以,主要還是材料用的比較紮實,所以這一兩年工廠的生意是越來越好了,連帶著老潘生薑的生意也越來越大。
這次吳飛這裡的生薑,並沒有吸引到生薑生意做的很大的商人過來,來的都是一些要貨不是很大的小販子。
吳飛特意了解過青峰縣的生薑種植規模,在生薑種植最為火熱的年頭,全縣生薑的種植麵積將近有2000畝,產量有上千萬斤。
就金鳳一個鄉就有將近500多畝,有些生意做的大的收薑商人,一次收的薑可能就有幾十萬斤,吳飛聽說過有人一次就投入了500多萬來收薑。
不過這次來吳飛這裡收薑的,大部分要的都不是很多,三五萬斤就算是多的了,等到老潘過來的時候,吳飛地裡就剩下了4畝生薑了。
看過生薑的質量以後,老潘馬上就給了一畝一萬塊錢的定金,隔天就開著貨車來吳飛這裡等著收薑了。不過今天吳飛安排在地裡收薑的人隻有20人,一天下來連挖2畝都很困難,碰到不好挖的地方,一天也就能挖一畝半不到,四畝地的生薑,這二十個人挖的話,大概需要3天的時間。
挖薑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特彆是當生薑長的很好、產量很高的時候。像吳飛地裡種的這些生薑,幾乎都長在一起結成一整塊了。
為了儘可能的保持生薑的完整性,直接用鋤頭去挖是根本行不通的。因為一鋤頭下去,百分之百會把生薑挖爛掉,這些損壞掉了的生薑,收薑的人一般都是不要的,就算是收,價錢也是天差地彆,半價都不到。
因為這樣的生薑,根本就不能長時間的保存,而且在挖下去的時候,傷口的地方也會粘上泥沙,根本就不好清洗。
所以吳飛他們挖薑,都是用尖鏟從下麵鏟進去,然後把薑翹起來,後麵跟著的人就一個一個的把生薑上麵的泥巴清理乾淨,一塊一塊的裝進框裡。
4畝地的生薑大概能挖5萬斤的樣子,20人3天也就是60個工,150塊錢一天也要9000塊錢。吳飛算了一下,一斤生薑就是挖出來的工錢都要2毛錢一斤,這還是吳飛地裡的生薑產量高的緣故。就算是產量地的薑田,挖薑的時候也省不了多少人工。
為了能早一點把地裡的生薑挖完,老潘今天是一大早就開車過來了,等大家開動之後,更是跟在後麵忙前忙後的。
其實也不是吳飛不想多喊幾個人來幫忙,實在是這一段時間不怎麼好喊人,而且苗場也送了一批樹苗過來,櫻桃、枇杷、桔子樹都有,吳飛得安排人第一時間把樹苗給栽下去。
主要還是公路擴建開始以後,有一些人跑去幫忙修路做小工去了。因為工地上麵會裝模板的一天就有200多塊的工錢,比起吳飛這裡來要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