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要新婦不(1 / 2)

稻草棚雖簡陋,卻也是新家。

羅三特意教李逸一些儀式,

先拜四角,這是向土地神明打招呼,入屋叫人,入廟拜神。

接著提來一桶水,放在草棚裡,山管人丁水管財,這叫風生水起。

再把無極觀取來的一捧舊土撒在新屋,謂可治水土不服。

儀式最後一步,就是生火起爐。

羅三交給李逸一段棗木,讓他鑽木取火。

李逸拿著那根棗木挺意外的,本以為羅三窮的連塊打火的燧石都沒有,誰知道並非如此。

這是傳統習俗。

唐朝清明節前是寒食節,要把家裡舊火熄滅,吃冷食。次日則是清明,這天則要鑽燧改火,重新將火燃起。

而每當遷新家,也是要將舊居火種熄滅,然後在新家鑽燧改火。

不同季節還要鑽不同的木頭取火,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世家大族,一年要改火五次。

每年清明後時,皇帝還會給大臣賜新火種,以示特彆恩寵。

鑽木取火挺難的,

北齊的後妃和宮女曾經將硫磺沾在木棒上,借助火石把陰火引發為陽火。

李逸沒有這種火柴,又不能當眾掏出打火機來,隻能削尖一根木棒,老實的用手掌搓。

他的手掌都快搓冒煙了,

在羅三的指點下,費儘九牛二虎之力,最後真的搓冒煙了。

棗木新火在稻草上燃起,

李逸鬆了口氣,趕緊添稻草加樹枝,等火穩定下來,架上瓦罐燒水開始做飯。

兩條鯉魚,一條燉,一條煎。

刮鱗去腮,抽掉魚筋,然後開肚去內臟,打上花刀,一套動作很是熟練。黑陶罐裡水澆開後,放入豬油,加入一把小蔥,把魚放進去燉。

轉身把另一條魚收拾好後切成塊,用鹽、蔥先醃一下。

魚燉了差不多二十分鐘便熟了,李逸趁他們不注意,偷偷的往裡加了點雞精和細鹽,又加了點醋和白糖,最後還加了點耗油,撒上把嫩綠的小蔥花。

另起一個沙鍋,舀上一勺豬油,把醃好的鯉魚塊小火慢煎。

“哇,好香啊。”

在外麵白楊樹下聊天的石頭、狗剩兄弟鼻子狗靈狗靈的,順著香味就湊到火塘邊,也不怕熱,

“這魚怎麼這麼香啊。”

狗剩有點不可置信,羅家堡就在滈河邊,河裡有各種魚,兩岸稻田水渠裡也有各種魚泥鰍蛤蟆等,大家也經常會弄些魚蝦吃,可從大人到小孩沒幾個喜歡吃魚蝦的,

魚蝦刺多且腥,還不飽腹。

其實說白了就是魚要好吃,得用油烹飪,不管是煎煮烹炸,都得有油有鹽,放少了還不行,最好還得有蔥薑蒜去腥三劍客。但魚蝦本身缺脂肪,所以不管飽。

可窮人家普遍缺油少鹽,弄來的魚蝦就是一鍋亂燉,連蔥薑蒜也是不齊的,弄出來哪會好吃。

李逸今天這魚,可是加了很多料,就說這煎魚塊,因為用的是沙鍋煎的,就用了不少豬油,少了可是會粘鍋,醃製的時候又偷偷加了秘製調料。

“放了豬油呢。”李逸笑著糊弄兩小子。

煮了鍋小米飯,再煮了個蕹菜,這玩意就是熟悉的空心菜,想不到唐朝就有了。

再來個野菜湯,三菜一湯。

李逸的新家桌子都沒,於是就把菜擺在棚子外樹蔭下,大家弄了點樹葉席地而坐。

郭二郎看著李逸招待他的這三菜一湯,也很是意外,看著挺簡單的,怎麼這麼香呢。

“今天我借花獻佛,希望二叔彆嫌棄。”

羅三坐在一邊坐陪,他家三個孩子則從自家拿了碗筷來,裝了小米飯後夾了點菜,站在一邊吃。

“小心魚刺啊,慢點吃。”李逸提醒。

鯉魚刺多且土腥味重些,不過滈河潏河都是礫砂河底,這魚不算太腥,經過李逸的秘製調料後,連擁有幾百畝地的地主郭二郎,都吃的讚不絕口。

“想不到鯉魚一燉一煎,都如此美味,絕了。”

那邊三個孩子更是吃相都沒了,狗剩都讓魚刺卡兩回了。

野菜湯也相當美味,李逸偷偷的把昨天吃的方便麵剩下的調味包撒進去了,這可是大骨湯調味包,那個味更鮮美。

村長他們的味蕾都被反複的衝擊,前所未有。

李逸煮了四升小米,

一升米出兩升飯,煮了滿滿一大陶罐。

李逸本以為自己吃兩碗飯就夠了,結果這一吃起來也有點停不下來,吃了五碗飯,還喝了兩碗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