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拒絕秦王征辟(1 / 2)

李世民最愛書法,尤愛王羲之的書法,是書聖的鐵粉,不隻對蘭亭序愛之有加,對聖教序亦是獨有情鐘。

曆史上他收集了王羲之三千多件真跡,並裝訂成書卷,印上貞觀二字,還在朝廷官修的晉書上,親自撰寫王羲之傳論。

他每日都要臨摹王羲之的書法,每篇都要臨摹幾百遍。他還首創行書入碑,留名書法史。

他極擅飛白書,每字橫豎筆畫間絲絲露白,似用枯筆所寫。

當這位極愛書法的秦王殿下,走進杜如晦的客廳,看到了擺在案上的那副瘦筋千字文後,怔住。

眼中有意外,然後是驚喜,

“這字,”

這位二十歲的秦王殿下,雖是王羲之鐵粉,但對於優秀的書法也同樣喜歡,比如他的飛白體,就是學習漢朝大書法家蔡邕的。

“最近我學歐陽詢,遇到了個攔路大蟲,武字戈鉤總寫不好,請教虞世南後,總算是有所收獲。”

“說感武丁,這幅千字文上這個武字的戈勾,讓我又有收獲。”

房玄齡看著這副字也是捋須讚歎,“這千字文瘦勁、遒麗,與傳世書體區彆很大,可稱是書法史上的又一獨創,比之歐陽詢、虞世南之書更險勁,更纖細,”房玄齡自己書法也很了得,他父親房彥謙更是個書法大家,草書隸書尤為精通,書法界也是能跟歐陽洵虞世南並稱的大家。

“用筆暢快,鋒芒畢露,富有傲骨之氣,如同斷玉割金一般,”房玄齡點評這副字,一番稱讚之後,卻也提出這字鋒芒太露了。

“鋒芒雖美,過則易折也。”

書法追求的是藏頭護尾,外柔內剛,綿裡裹鐵,先哲也強調,剛過易折。

李世民捧著千字文,很是喜歡,“我在這副字裡看到了歐陽詢的瘦硬之風,歐陽詢書法平正中見險絕,此書越發瘦勁,另創一體了。”

當李世民和房玄齡知道這副難得的開宗立派的瘦筋體書法,出自眼前這個十六歲的年輕人之手時,都很驚訝。

李逸也隻好再次解釋,說這瘦筋體是老師李真人學習諸書法大家所長後,自創的字體,他跟著老師學習多年,略得幾分皮毛。

杜如晦這個時候又向李世民道:“我先前送殿下那個燜燒杯,正是得自這位李村正,據說也是李村正的老師趙道長煉製的。”

等聽說李老道在不久前死在塌窯中,李世民不勝唏噓。

卻也似乎正印證了房玄齡那句鋒芒雖美,過則易折也。

李世民拍了拍李逸的胳膊,“我在你身上,似乎也感受到了幾分鋒芒和傲氣,”

這算的上是讚美,也可以說李逸對他這個二皇子沒有表示足夠的敬畏之心。

這不是一個年輕小村正該有的態度,不過念及他原是道士,如今剛還俗,又能理解了。

道家講道法自然,最是閒雲野鶴,對朝廷對權貴,也是向來很超脫的。…。。

“如晦啊,這幅字如否割愛於我?”李世民笑嗬嗬道。

杜如晦自是一口應下,把堂妹剛送給他還沒捂熱乎的禮物轉送出去。

李逸一直暗裡打量著這位未來的天可汗,

要說心裡不激動是假的,

隻是他沒把這份激動表露出來,如今的李世民也才二十歲,也還沒有那些豐功偉績。

李世民卻對他有了些興趣,

從九環玉蹀躞帶上解下一枚金刀子送給李逸,“你這幅字我非常喜歡,你那個能燜煮粥湯的杯子,我也很喜歡。”

李逸接受了李世民贈給的金刀子,

“你現在是村正?”

“嗯,還俗後落戶禦宿鄉興盛裡羅家堡村,村子原有二十四戶,上次暴雨塬崖垮塌,絕了六戶,原村正也死了,村中丁壯大多服役在外,鄉裡推舉我接任村長。”李逸回答。

一個十六歲剛還俗的道士做村長,其實在這個天下未定的時候,並不算什麼稀奇事。

“你這筆瘦筋體很了得,可願來我秦王府?先做個書令史,如何?”李世民起了幾分愛才之心,發出了征辟要求。

李逸的年紀、身份,不可能直接征辟為官,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令史、書令史都是流外之吏,不參官品,但事務卻很繁重,令史典曹文書,書令史佐理文書牘工作,為驅使之職,是士人所不屑的,但卻也是庶族地主進入仕途的重要門路。

在當今,令史書令史這些流外吏,也還有很大機會遷入流內,成為品官的,隻不過仕途有限。

李逸認真考慮了一下,

他現在若去了秦王府,那也隻是個負責抄寫文書的,可能根本沒什麼機會接觸李世民,一個月那麼一兩石口糧的微薄薪水,

再則他答應董先生要辦個私塾,這個時候走了就顯得很不負責。

思來想去,他覺得眼下去秦王府做個書令史,還不如繼續留在羅家堡,逍遙又自在。

“我在村裡辦了個私塾,已經有六十名村童報名入學,明天就正式開學了,我不能言而無信。”

“辦私塾?”李世民意外。

杜如晦就把杜十娘剛才跟他說的李逸要拜董秀才為師,同時在村裡免費辦村學的事說了遍,

“我也很敬仰董秀才的才學和品德,曾想征辟他為王府幕僚,奈何董秀才不願出山,”李世民感歎了幾句,對李逸要留下辦學既驚訝,也讚賞,這樣的年輕人挺難得。

“我贈絹百匹,也給私塾儘份綿薄之力,以後若有困難,儘管來找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