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病的不輕(2 / 2)

連住的地方,都分的很鮮明。

中廳,

李逸把王大郎叔侄介紹給孫伏伽,然後說起昨日接到通知來領告身,今日去了東宮這些事告訴孫伏伽。

“沒想到師兄這麼抬舉我,”

“你有才能,我為國舉才不避親。”孫伏伽笑道。

“隻是我可能要辜負師兄的提攜,我去了東宮司經局後,覺得我並不想當這個官,”

“嫌官小?”

李逸搖頭,“司經局根本沒什麼事做,我並不想在司經局混日子,而且無極小學剛開辦,我怎麼能在這個時候拋下他們?思來想去,我還是決定辭去此職。”

孫伏伽看著李逸,這個年輕人又一次讓他意外了。

“你可要想好了,太子正字可是個清官,就算現在沒什麼職權,但這步台階很重要,你踏上這步台階,就能站的更高,看的更遠。你可在司經局踏實讀幾年書,等機會再謀他職。”

“我還是放不下無極小學,還是解綬去職吧。”

孫伏伽苦笑,“我本來還說你來了長安任官,可以在我這住,我們師兄弟可以每天講經論史,品茶下棋。”

“既然你不願做太子正字,我這個師兄也不好多勸。”

“朝廷應當很快會重開科舉考試,無逸你到時可以參加,若是能考中明經或進士,朝廷肯定會有重用。”

孫伏伽人不錯,並沒有以長者姿態來教訓李逸,

確定李逸不想做這官,他也沒再多說,喚來僮仆,讓去東市買羊買酒買雞買魚,要廚娘做好酒好菜,好好招待李逸,並讓李逸今晚就住在家裡。

晚上,大家一邊喝酒一邊聊天。

孫伏伽這個河北漢子,喝到半醉,也講了不少心裡話。

“想當年,我僅攜一箱書來到長安,也曾在長安漂泊三年,後來終於考中進士,銓選授官,步入仕途。

這麼多年了,如今在長安也總算是出人頭地,”

“師兄實乃我輩寒門子弟的楷模,”

能從一個農家子弟,小時靠蹭族學書讀,到後來因聰明被老師免費收為學生,再到得老師推薦進衙門為小吏,

一步一步,他沒有停歇,沒有倦怠,

衙門裡彆的胥吏,都隻想著撈錢謀利,想著喝酒吃肉,他卻仍繼續用空閒時間讀書做文章,

曾經也有三年京漂的迷茫期,但他堅持下來了。

而現在,終於得到天子賞識,一躍為五品緋袍。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孫伏伽鼓勵李逸,就算這次放棄了太子正字,也不必灰心,隻要堅持,將來肯定還會有更好的機會。

“回到鄉下踏踏實實的先乾好實事,也沒有錯,”孫伏伽拍著他肩膀道。

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

孫伏伽有抱負,如今也算學有所成,高官,大宅,甚至是天子賞賜的宮人、良馬、錢絹。

次日,

李逸寫了一封信給太子詹事李綱,他說自己病了,病的還不輕,需要回鄉在家養病,沒辦法擔任太子正字這個官職了。

他委托王大郎把自己的官告、敕牒還有官袍,與信一起送到東宮詹事府。

午後,

李綱才有空來到詹事府,他現在既是禮部尚書又還參掌選事,還得參與官員銓選,七十多歲的年紀忙的都有些吃不消。

剛到東宮詹事府,就有吏員來報,說昨日來的那個太子正字李逸稱病請辭了,把告身、官袍都送回來了。

“稱病請辭?人呢?”李綱眉頭緊皺,他昨天見過李逸後,對這個年輕人印象是還不錯的。

“人沒來,說是人已經回鄉下了。”

李綱接過李逸的信,看著上麵那瘦勁的字體,很可惜。

李逸的信內容不長,稱病辭職歸去。

後麵附上一首詩,鐵劃銀鉤風姿綽約的書法,讓這首詩意境更上層樓,

我本漁樵孟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澤中,寧堪作吏風塵下?

生事應須南畝田,世情儘付東流水。乃知梅福徒為爾,轉憶陶潛歸去來。

“字如其人,字傲,人更傲,滿是傲骨,”

王珪聽聞李逸辭職也很意外,看到這首詩後搖頭道:“終究是才十六歲弱冠少年,這是嫌棄正字僅是從九品的卑微之職,一心想著混跡漁樵、自由自在的生活,”

“李逸本就是道士出身,以前跟著他師傅雲遊天下,閒雲野鶴慣了。”李綱道,“司經局太清閒了,這年輕人哪受的住這等寂寞,還沒正式上任,便學著陶淵明賦歸去來兮辭了。”

對於李逸這般托疾辭去,李綱和王珪都有點可惜,但也並沒有太大反應。倒是對他的這字和詩,越發喜歡。

“字好,詩更好,就把這詩上呈陛下吧。”

皇帝是次日知曉此事的,

一個區區從九品的太子正字稱病辭官而已,要不是這個李逸是皇帝欽敕授封,都不可能上達天聽。

朝會後,

李淵拉著宰相裴寂同坐榻上,聊著聊著便說到此事。

“那個李逸嫌棄太子正字官太小,辭官回家了。”

裴寂也不由的搖頭,太子正字官品雖低但卻是清貴官啊,十六歲能得此官,居然還嫌官小。

“這字這詩倒確實不錯,就是不免有幾分恃才而傲。”裴寂道。

“哈哈哈,年輕,有才,傲點才正常。罷了罷,隨他去吧。”

李淵擺了擺手,讓裴寂舉杯同飲。

飲了一口酒,李淵放下酒杯,想了想又道:“派人給李逸賜禦藥阿膠、人參、鹿葺一副,讓他好好休養。”

裴寂道:“陛下對這小子也太好了。”

“有才華的年輕人值得優待一二。”

“來,裴監,咱們接著彈琵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