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刺龍軍的篩選和組建其實也不容易,據說金國立國至今十多年,曾經組建了五支刺龍軍。後來風雨飄搖,吞並大遼的時候曆經苦戰,被打沒了三支。
前段時間分海君與淮陽君一戰,淮陽君在戰死前也廢了一支刺龍軍。如今金國倒是隻剩下一支刺龍軍。
而這支刺龍軍算是金國資曆最深的刺龍軍,其部隊裝備的刺龍武裝乃是當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擊殺的第一條野龍鋪霜君的爪牙皮鱗煉製而成。
刺龍軍的人數其實都不多,一般大概在二三十人左右。畢竟一條龍拆下來零件就那麼多,也不可能武裝太多人。
刺龍軍的標準配置大概三四名宗師帶隊,其他的都是氣場境。不可能有純宗師隊伍存在的……那太奢侈了。
宗師這種高階戰力在大軍中是有更重要的戰略戰術意義的,不可能拿來組建一支刺客小隊。
畢竟刺龍軍的主要戰術任務其實是配合自家的真龍或者大軍來對付敵國真龍,打打輔助。不是真的要憑他們去斬龍。
了解了這一點,趙恒倒是覺得,自己目前麾下的這群妖王組成的小隊,已經可以說是天下第一的刺龍軍了。
接下來的時間,又聊了聊北地各個地區的野龍分布情況,沂水君終究是積年的護國真龍,當真是知識豐富,對於萬裡之外的北國也知之甚詳。
在野龍君在中原地區很不好混,因為自從秦始皇統一之後,為了保持帝國的穩定性和統一性,是不允許野龍占地為王的。
後來每一次改朝換代,每一代開國太祖都要清理一批野龍,還地氣於天下……這幾乎成了一種慣例。
所以中原地區的野龍大多都隻是隱居在深山或者秘境中,真不怎麼敢出來鬨騰,真鬨騰了,真的會死。
而北國文明相對來說沒有那麼開化,而且大多以部落製甚至是農奴製為主,特彆是遊牧民族地廣人稀,各個民族分布極廣,對於天地山海龍就多了一層敬畏。
所以北國常有野龍現身顯聖,有些甚至於被一些部落敬畏為神明。
有些龍君便以此修行香火念力之道,有些龍君圈養人類如牛馬,有些龍君甚至於自立為王占山稱雄……都有的。
北域荒原之上,處處龍庭,座座道場。
不過大遼立國之後,算得上是漢化最徹底最成功的一個胡人國度,乃至於有段時間被稱之為華夏正統。
便也學著中原國家清理野龍,倒是讓這種亂七八糟的風氣給抑製下來。
後來金滅遼國,而金國本身也是一個古老的部落聯合製的國家,卻是吸取了一部分遼國製度,一部分漢人製度,保留了一部分女真人製度,還有一些蠻荒的農奴製……
總之,金國內部的基本製度和框架其實是糅合了多種形態的一個結合體。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野龍的政策也是一會兒鬆一會兒緊。倒是讓北國的野龍們時不時的就要跳脫一下,試探金國朝廷的態度和底線。
換句話說,這裡麵有些野龍可能為敵,但有些野龍……也可以利用起來。
深入北國腹地,也不一定是舉世皆敵。金國對於北國的統治並不是那麼鐵板一塊,甚至於可以說是有著極大隱患和弱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