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宛如這片大地的巨人,靜靜地屹立在武陵山脈之中。
……
在這上世紀70年代,很多地方的軍區出於戰略防禦等諸多考慮,都會在各大山上建設“防空哨所”,也被稱作“高山觀察所”。
這些哨所裡,有十幾個解放軍戰士長年累月地駐紮在那裡,他們肩負著守護祖國空域安全的神聖使命。
無論嚴寒酷暑,還是刮風下雨,戰士們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時刻警惕著天空中的一舉一動。
石磊至今都還沒去過駐紮在這座山上的“防空哨所”,心中對那裡產生濃厚的好奇。
畢竟,他前世本就是一個退伍兵,骨子裡對軍人這份職業有著深厚的感情,對軍隊的生活也有著深刻的懷念。
那整齊的軍裝、響亮的口號、嚴明的紀律,以及戰友之間真摯的情誼,深深地刻在了石磊的心底,成為他記憶中無法磨滅的一部分。
……
眼前這座山實在是太高太陡了,為了方便物資運輸等需求,一條簡易的公路蜿蜒曲折地修到了山腳下。
在山腳下,還有一個農場,那是50年代中期建立起來的。
農場規模不小,目前駐紮著200多人,大家在這裡辛勤勞作,經營著這片土地。
不過,這個農場並不歸石磊所在的公社管轄,而是隸屬於上一級主管農墾部門管理,屬於國營農場的性質。
農場裡的人們,也都有著國營農場職工的身份。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社會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階層觀念,國營農場的人一般瞧不起當地的農民。
這種現象雖說有些無奈,卻是當時的一種真實寫照。
國營農場的職工們,拿著相對穩定的工資,享受著一些農民所沒有的福利,比如有統一分配的住房、定期發放的生活用品等等。
他們穿著相對整潔的工裝,在農場裡有條不紊地勞作,似乎覺得自己有著一種不同的優越感。
而當地的農民們呢,每天都要靠著自己的雙手在土地裡刨食,掙的是工分,生活全看收成好壞,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一家人往往擠在簡陋的土房、木房裡,吃的也是生產隊裡種出來的簡單飯菜,逢年過節都不見得有葷腥。
而國營農場的職工,每個月都有糧票和肉票,以及各種生活票據等。
這種生活條件上的差距,讓國營農場的職工們在麵對農民時,不自覺地就抬高自己的姿態,在交往中也常常流露出一種輕視的態度。
……
石磊沿著山路朝著山頂攀登,山路愈發崎嶇難行,腳下的石塊高低不平,有的地方還布滿青苔,稍不注意就可能滑倒。
他雙手攀著路旁的樹枝,借力穩住身形,一步一步地向著高處邁進。
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也逐漸涼爽。
一路上,能看到一些年代久遠的標語,那是用紅色油漆刷在山石上或者樹乾上的。
經過風吹日曬,已經有些斑駁褪色,卻依然能清晰地辨認出“抓革命,促生產”“農業學大寨”等極具時代特色的口號。
這些口號承載著那個年代人們的奮鬥熱情,也讓這片山林更添幾分厚重的曆史感。
前麵就是那個“高山觀察所”,也叫“防空哨所”。
石磊繼續悶頭朝“防空哨所”而來,他想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看看駐紮在這高山之上的解放軍。
“喂!小兄弟,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