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相應的也有很多弊端,私兵效忠的是主將而不是皇帝,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主將的命令比皇帝的旨意更具有權威性,在主將和皇帝之間存在矛盾的時候,他們聽從主將的命令反抗皇帝的可能性更大。
當然在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各割據勢力行軍打仗甚至已經到了完全依賴於世家私兵的地步,諸如三國時期的東吳就是依靠吳地的陸家、朱家等世家的支持才能夠穩定國祚那麼多年。
而擁有大量私兵的世家一旦獨大,後果自然不堪設想,最典型的自然就是最後統一三國的司馬家。
經過曆朝曆代對這種有很大潛在威脅製度的改進,此時呈現在李藎忱麵前的蕭摩訶麾下私兵,實際上隻有四五百人,再減去護衛在蕭摩訶身邊的親衛,真正可供他指揮的也就差不多兩三百人,相比於三國時期動輒幾千的私兵規模,這可以說已經減少了太多。
幾百人也就是讓將領在戰場上有自保的本事,遠遠不至於威脅到一個國家的安全。
顯然這些蕭家的私兵雖然沒有參與呂梁之戰,但是對於李藎忱的名字早有所聽聞,否則此時看到李藎忱也不會如此恭敬。
現在李藎忱名義上是一個掛職的仗主,麾下應該有幾個幢的兵力才對,隻不過他這個仗主不過是蕭摩訶給的空頭官職,其目的自然是為了不至於讓李藎忱以白丁的身份出入東宮和其餘府衙,此時在李藎忱麵前的這一支軍隊才是留給他的隊伍。
是屬於蕭家,也屬於李藎忱的隊伍。
“世忠我給你介紹一些,這是陳智深,這一百多號人的幢將。”蕭世廉指著那個渾身腱子肉的大漢說道,“彆看這家夥沒有上過幾次戰場,但是咱們蕭家的大多數親衛士卒都是他訓練出來的,而且這家夥力大無窮,徒手就能夠把那邊糧秣場上的石磨盤舉起來。”
“陳······智深?”這個名字讓李藎忱怔了一下,一句“魯大師好”差點兒就脫口而出。看上去這個陳智深似乎也不僅僅是名字和倒拔垂楊柳的那位魯大師魯智深一樣,甚至就連塊頭和力氣都相差無幾。
當然李藎忱並不知道,在曆史上蕭摩訶謀反失敗被殺,他麾下一名部屬不顧有可能牽連到自己的性命,挺身而出收斂蕭摩訶的屍骨,一時間被坊間稱讚為“義士”,而此人的名字正是陳智深。
此時的陳智深看上去也就隻有二十多歲,雖然體格健壯,但是絕對不是那等蠻橫無理的人,至少在蕭世廉這位少將軍麵前,陳智深保持一副恭敬有禮的樣子。
“世忠你是仗主,按理說麾下至少得有五百人,也就是三到五個幢,不過你也知道,我蕭家可供調遣的人手本來就不多,所以隻能把這一個幢交給你了,再加上大士兄已經答應要調撥給你的人手,勉強也能湊個三百人。”
李藎忱看著眼前一個個麵帶疲倦神色的士卒,經過大早晨起來的操練,汗水劃過他們滿是塵埃的臉頰,留下一道道鮮明的痕跡。而這些將士雖然疲憊,卻好奇的打量著這個站在他們麵前、讓魔鬼一般的教官陳智深都恭敬相對的年輕人。
這是他們未來的主將。
這是他的兵。